前段时间向周丽敏校长借了《让孩子脱颖而出》,用了十多天的时间读完了整本书。本书是一本关于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培育孩子成长的演讲集,辑录了孙云晓、卢勤、柴洁心、陆小娅等15位儿童及青少年教育专家近年的演讲,展示了最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各位专家以多年经验和大量案例的分析。告诉人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怎样和孩子交流。怎样言传身教,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读后发人深思,感触颇多。
一、今天当家长的要学习。
现在当家长的真的不容易,今天的孩子接受的是多元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教育环境不一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有利的因素,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了很多条件,但也可以看到有这样那样的负面影响。基于这种情况,今天的家长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才?如何让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如何让孩子过得比我们好?这是每一位当家长的心愿,因此作为家长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从而才能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作为老师,我们知道不同年级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基础不一样的学生要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个体的发展。教育自家的孩子也是一样,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有一边学习一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选择最好的适合与自己孩子的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要选择是好的就必须要进行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做爱学习的家长,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
二、 孩子的问题是成年人造成的。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问题是成年人造成的。”是的,未成年人是被动者,他们的心理出现问题,可能与家长的教育有关。孩子一出生就由家长带大,他们之所以有今天的表现都是家长培养的结果。家长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心理。
父母想要改变孩子要先改变自己。家长对孩子有生命的决定权、物质的提供权、照顾的程度权和个性的决定权。因为孩子从小就是家长抚养的,所以他今天的表现都是家长给养成的,因此家长如果想让他改变,就要先改变自己。孩子脾气不好,一定是家长宠出来的。孩子的观念是家长引导的。孩子的残忍是因为孤弱无助造成的。孩子任性是百般溺爱出来的。父母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
未成年人的问题是成年人造成的,未成年人的问题是滞后反应。孩子心里往问题往往有别的问题引发,表现出现往往是在后来。有因就有果,教育孩子得先教育大人,只有父母的态度变化了,孩子才能真正好转。
三、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负责任。
现在的老师是高危职业,整天不仅仅是为了教学工作费心费力,还要为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忧心忡忡。一些学生受到批评,和学生发生矛盾,可能会自残,甚至寻短见。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变得脆弱?是因为太受宠,承担责任太少了,挫折太少,他们受不了一点委屈受不了一点冤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惩罚不是打骂、侮辱,而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让孩子敢于对自己的错误负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疼爱不等于溺爱,从小要有规则可言,对待孩子要柔中带刚,遵守规则,一旦违反了规则就要受到惩罚。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做好孩子,他需要的是具体的帮助,具体的指导,父母一定要与孩子一起成长,自己要学习。
四、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庭的贫富并不会左右孩子的幸福,但缺乏温馨和睦是孩子成长的最大障碍。没有哪个家庭是没有矛盾的,就看父母是如何处理和化解矛盾的。每天工作上的情绪不要带回家中,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有什么烦恼情绪或不好的事情,两个人可以出外散步或等孩子不在家时交谈。我们孝顺老人,孩子孝顺父母。这样会使相互间的感情融洽,孩子会感觉到父母亲对自己的爱和尊重,也愿意和父母亲交流。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会促进孩子的身心成长,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特别是小学阶段,孩子最善于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家长应在正面言传身教,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读书,你不妨先拿起书本,如果想让他写好字,你不妨先拿起笔。
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脱颖而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还需我们在书中寻的其法,具体实践,有所创新,方能有效。学以致用,从最点滴的开始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