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系列:不符合直接性要件时,能否认定被害人处分了财产?

张明楷《诈骗犯罪论》观点:

被害人虽然外形上将财产转移给行为人,但根据社会一般观念,该财产仍然由被害人占有时,行为人通过进一步的违法行为非法占有该财产的,因为不符合直接性要件,不能认定有处分行为。

对于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以借打手机为名非法取得他人手机的案件,实际上应认定为盗窃,而不是诈骗。

以购物为名,佯装观看、试穿、试戴商品,从店员手中接过商品后趁机溜走的行为,也构成盗窃罪,而非诈骗罪。

如果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使对方处分了财产(将财产转移给行为人占有),则应认定为诈骗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