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棒打出孝子,惯养忤逆儿”。网友们想必小时候没少被父母揍过,不过现在想来,是不是觉得有些时候挨打很有用,有些时候却感到不服气呢?那么究竟该打还是不该打呢?其实还是要分情况的。
首选口头教育
我想对孩子的教育不一定要等到他自己犯错的时候,智者总是以别人的错误为戒,可以用一些身边人或者事为基础,在孩子还没有犯错前对他给予教育,这样可以在他的心中种下善良的种子,自然而然的就会对一些错误的事情产生厌恶而不会去做。同时呢,在孩子犯错时候,如果是初犯或者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建议家长朋友们以口头教育为主,这样既顾及了孩子的情绪又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建议举一些事态较为严重的例子来震慑孩子。
伴随正确的行为引导
那么我们家长朋友们在进行了口头教育之后,可能孩子心中还是有一些疑惑或者不解,又或者有些不情愿,那么家长朋友最好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这在孩子不爱学习或者贪玩时特别有效果,如果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学习看书而不是在一旁看手机、玩电脑,我想孩子一定能够被影响和感染。又如在孩子乱扔垃圾、破坏公共场合秩序时,陪他一起跟大家道歉并一起处理垃圾,我想他一定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劣行还需猛药治
有些时候,一个错误孩子犯了很多次或者明知是错的还犯,我想有必要给孩子一些“肌肉记忆”了。但是要明确一点,打不是目的,是手段,重点是要孩子明白自身的错误并能够保证不会再有下次了。很多家长可能舍不得打孩子或者觉得打孩子是古老而又陈旧的教育方法。可是一顿打却是让孩子产生敬畏心的绝佳手段。如果说一个孩子对家长一点畏惧都没有的话,我想他被释放的绝不是天性而是恶根了。尤其是在一些原则性或者做人的基本道德方面,一定要纠正孩子的错误,这不仅是为了他人,也是为了孩子自己的健康发展。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当然,如果你能跟“唐僧”一样,一次口头教育持续八小时。那即使不使用武力,这种语言暴力也可以让孩子有所顿悟。衷心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家长的正确教育下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