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往西500里-兄弟


二哥们下乡的生产队是由五个自然村组成的,为什么这么分散?就是因为地理条件太差,找块平地实在不易。不是沟就是梁,沟壑纵横,土地贫瘠。

最大的自然村叫韩家槽,有20多户人家,主要是韩姓。第二大的自然村叫窑湾里,以杨姓为主,住了有十几户人家。第三大的自然村叫堡子山,大概不到十户人家,全是苟姓。另外还有两个地方,一个地方只住了三户人家,是三兄弟,姓高。另外更远的一个沟岔里,叫柳树坪,只有一户人家,姓陈。柳树坪陈家院子下边沟里有一口泉,在我们这个非常缺水的地方,泉水可能是他们选择孤独的住在这里的主要原因。

陈家老两口快60岁了,见人不笑不说话,十分慈祥。他们有四个儿子,老大入赘在20里外的一个村子,很少回来。老二叫陈书文,和二哥们年龄相仿,老三叫陈安文,十四、五岁,老四叫陈书同,大概十二、三岁。

下乡的几年,二哥们和村民的关系,和油水一样分离,农民并不欢迎二哥们,因为二哥们分了他们并不富裕的口粮。二哥们和村上的农民,一直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纠纷,总之一句话,和平相处,互不侵犯。

比如队上每月给每个知青只有30斤原粮,麦子或者包谷,磨成面粉也就20多斤,二哥们都是大小伙子,大姑娘,正是长身体的时候,20多斤面,半个月就吃光了,农民自己的粮食也不够吃,谁也不会管你知青有没有饭吃,二哥们只能自己想办法。

但有一家除外,就是陈家兄弟,二哥们和陈家弟兄几个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陈家老二陈书文上过小学,会木匠手艺,经常走村串寨的给人做家具或农具,在村子里也属于有文化见多识广的人。陈书文经常下工不回家,跑到知青点和二哥们在一块聊天。陈家兄弟过来上工的时候,总会捎一担水给二哥们,因为那里吃水太困难了,而陈家兄弟过来上工时,给二哥们捎上一担水,虽然也要出不少力,但毕竟是顺路的事。


有一件事让知青小辛铭记在心,一天中午上工前,陈家最小的兄弟老四陈书同给知青捎了一担水,把水倒入水缸以后,书同把小辛叫出了窑洞,从怀里掏出来一个大白馒头递给了小辛,他那稚气的脸上充满了笑容,那张笑脸,让小辛几十年后也没有忘记。

但在那个年代,陈家兄弟的作为受到了严厉的批判,有人把陈家兄弟上工时,顺便给知青捎一担水的事,报告到了大队,大队立即给陈家兄弟扣上了一顶大帽子,"腐蚀拉拢知识青年",那时候我们才知道,陈家是这个小山村里唯一的一家富农,只要有运动,陈家老爹就是批斗的对象。

从那以后,陈家兄弟再也不敢给二哥们捎水了,书文也不敢和二哥们聊天了,他们一家人为此事受到多大的压力,恐怕有些事情二哥们并不知道。

二哥们离开这个小山村很多年后,大约是2005年入秋的一天,已经成为老辛的小辛在办公室接到了一个电话,竟然是二哥们原来下乡时候房东的儿子打来的,他说陈书文得了重病,县医院诊断是食道癌,已经一个星期滴水未进了,县医院建议到市中心医院来看,他们知道小辛在市里的一家大工厂当处长,就打电话来,希望小辛提供帮助,小辛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让他们第二天早上就过来。第二天九点多钟,小辛叫上单位的一个年轻人小高,一块到中心医院大门口等,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看见陈书文的身影,问了一下大概情况,老辛让小高和陪书文来的人先去挂号,看过医生立刻被留住院,做了活检和一系列检查,然后让他们三四天后再来,老辛叫了一辆出租车送他们到长途车站,约好四天后再来。四天后他们来了,老辛让小高过去陪伴他们,准备了一套洗漱用具,叮咛小高一定让书文先洗个澡,因为老辛知道韩家槽的农民,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没洗过一次澡。

两三天以后,书文做了手术,食道被切除了一截,书文出院的时候,老辛给了他一千块钱,看到他精神好多了,老辛也感到放心了许多。

后来书文又给老辛打电话,高兴地说他的农合医疗卡找到了,之前来看病的时候,他说过他的农合医疗卡被村里搞丢了,他看病全部是自费。找到农合医疗卡让他兴奋不已,这样他欠的医疗费报销后他就有能力还清了。

听完老辛心里感到真是无语,多诚实的人啊,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了,还想着还欠医院的钱。

过了几天书文又来了,老辛和小高陪他去医院结清了手续,他如释重负,满脸都是笑容。

老辛后来问了给他主刀的医生,那个医生说,存活期半年,老辛听完心里一阵发凉。

第二年春天,老辛开车去了一趟韩家槽,见到了书文,表面看情况还可以,他说现在就是腰老疼,老辛明白,这是癌细胞转移了,但看到书文还好好的活着,心想主刀大夫也许说的太过分了。第二年春节前,老辛给房东家里打电话问书文的情况,他们告诉老辛,书文去年十月就过世了。

陈家最小的弟弟陈书同,早在1995年二哥们回韩家槽时,就听书文说弟弟几年前已经因病去世了,一个又纯真又富同情心的人,才30多岁,真可惜。

二哥到韩家槽第三年就被招工到了市里的一家工厂,后来这家工厂又迁到了西安,二哥算是叶落归根,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地方。一次在韩家槽下乡的几个兄弟在二哥家相聚,又提起了陈家兄弟,二哥说之前陈家老大的儿子在西安打工,突患急病,需要手术,手头无钱,情急之中找到了二哥,到他这里一次拿了四万块钱,手术很成功,捡回了一条命,病好以后过了一年多,拿着四万块钱和家乡的土产来看二哥,千恩万谢,泪流满面。

听二哥说了这件事情,大家真是感慨万分,二哥是性情中人,上世纪90年代,能这样对陈家后人大力相助,真是有情有义。同时大家也想,在最困难的时候,陈家兄弟给了知青们许多同情和安慰,在他们有困难时候,大家当然会出手相助。

现在也不知道陈家的后人们生活的怎么样了?5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知青们也垂垂老矣,没有精力再去韩家槽了,只能祝他们生活安稳,无病无灾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7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90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6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44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74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8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2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5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杨家沟离县城只有十几里路,一半河谷,一半山地,河谷里的地全部是水浇地,只要不是夏天收麦子时候的冰雹砸下来,年年都是...
    老君炉前看火童阅读 114评论 0 7
  •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二哥们到韩家槽插队落户,已经半个多月了。每天就是上工干活,担水,做饭吃饭,睡觉。十来个人在一起,...
    老君炉前看火童阅读 113评论 0 6
  • 我下乡的生产队是由五个自然村组成的,为什么这么分散?就是因为地理条件太差,找块平地实在不易。不是沟就是梁,沟壑纵横...
    老君炉前看火童阅读 73评论 0 0
  • 这是1968年的初冬,天气格外寒冷,北风呼呼的吹着,眼前视野里所见,一片黄褐色,一点绿色都不见。 千河水哗哗的向东...
    老君炉前看火童阅读 113评论 0 5
  • 韩家槽五队归杨家沟大队管,大队的干部都是杨家沟的人,韩家槽五队的人连个大队委员都没有混上过。多少年来都是逆来顺受,...
    老君炉前看火童阅读 99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