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顾,我觉察到自己对于女儿的学习态度是矛盾的。
我既希望她快乐,又希望她成绩好。不知道什么时候,女儿就在我这样矛盾心理中,发现了属于自己学习方式的道路。
记得一次去邻居家,小男孩与女儿一样大,五岁多,我发现她家墙上挂着很多启蒙认字的图画,原来是她当老师的公公平时教小男孩认字。这个发现,让我有点恐慌,我还处在让孩子吃喝玩乐的基础阶段。为此,我还上网百度了下,去岛城的书画市场去看了,买了一堆贴在墙上用来启蒙的图画。
上小学的时候,一到三年级,检查作业,预习复习都有托管班,要不就是先生负责检查作用。我仿佛得了一个“怪病”,看到那些课本头就疼,想起了我那刷题刷到吐的高中时光。但一到考试的时候,我就紧张,喜欢买一堆试卷让女儿去做,女儿从刚开始同意,到后来就不愿意做我从新华书店买来的卷子。本来考试复习阶段,学校就会练习一大堆卷子。
我刷题的后遗症应该是高中留下的。小学、初中的学习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困难。不知道天外有天,就在村里那个小水塘里,三四十个同学当中,我的各科成绩还是不错的。唯一的偏科就是初三化学,被化学老师戳破了我秘密后,每次看着梳着油亮的小分头,身上还散发着熏鼻子的香水味化学老师,心里有一种厌恶感。物理可以考到99分的我,化学一直没有怎么学明白,而且我一直认为化学并不难。
高中的各科难度比初中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了。在初中我擅长的英语、数学、物理一科也玩不转了,而且还频频出现不及格的状态,让我陷入了恐慌。
先生说他上高中也有这个感觉,但他高中从来不熬夜,就是按照老师的课堂节奏走,都县一中的他第一年也没有考上大学,复读了一年考了沈药,在药学里据说是不错的大学。
读我们县一中的,没有听说考不上大学的,也许山东的大学分数线比江苏还高吧。
高中学习,全靠自己个人琢磨,别的同学学习方法好像又不适合自己。我从来不承认自己的脑袋笨,但高中老师的讲课就是听不明白,内容多、节奏快,一个步骤没有听明白就到下一个步骤了,加上鼻炎堵塞,大脑缺氧,陷入了恶行循环。
从四年级开始,女儿的学习越来越稳定,现在看来是我与她的亲子关系越来越亲密,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没有了。但女儿的学习看起来不是很努力。那时要求自己放学回家,做作业各种磨蹭,我盯着的课外英语与朗诵也不是很主动。
一次女儿讲到班级里成绩最好的一个女生,说下午活动课,她就在那里做作业,这样晚上回家就可以练钢琴或学习别的东西。“妈妈,你觉得她这样快乐么?”发自灵魂的发问。
什么叫快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那个在女儿口中是否快乐的女生上初中一直奔波在全国信息学比赛,初三考入二中了。
如果没有初中我们强烈的压迫的与不断提升的要求,女儿至少也会考入九中或一中吧?
但人生之路就这样走向另一个轨道。女儿上了初中,我感到自己更加的厌恶那种没完没了的考试、排名以及刷题,但内心又焦虑成绩的那种矛盾的心理。
当我以为上国际学校,可以自由与快乐,释放孩子天性,挖掘孩子潜力,但却走上了一条失控的道路,各种观念的碰撞让女儿根据无法专注学习,甚至一度到了翻车的程度。
好在在不断探索与成长中,女儿也慢慢稳定下来,数学、物理、化学以及与数字相关的科目从女儿选修的课程中消失了,替代的是艺术、绘画、心理学、历史、政治与政府。各种PAPER ,各种作业,女儿完成的还是不错,而且对于自己的大学有清晰的定位。
而我第一梦想就是考上大学,无论什么大学都可以,第二梦想就是要去北大,在北大读两年书,已经实现了。第三梦想就是出国进修,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通晓中西文化。在大学时就想做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工作,比如外贸。但奈何我一口日式的苏北英语,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在有生之年还有可能实现这个心愿。
而先生的大学还是老师给推荐的,说毕业出来好找工作。先生也早早就知道自己上大学,要早点毕业早点挣钱,就是保送研究生也不上,先解决肚子的问题要紧,不像我经常好高骛远。
而女儿在职业探索上,很早就有自己的想法,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还想读个藤校的硕士,是个有想法的孩子。也许这就是女儿向往或追求的心目中的平衡之乐,既享受了生活,又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不用那么刻苦,披星戴月。从八年级开始,高中四年,那绝对是精彩难忘的四年,在跌宕起伏的探索中,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快乐之路吧。
2022年,对于我们都是新的开始,女儿将开始在美国的大学生活,先生将进行第二次创业。
我们好像三棵树,各种独立,又相互支持,向着有阳光的天空不断生长,展示着自己最靓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