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节课,前半节通过图片认识各种细菌和真菌,图片清晰美观,学生看得比较开心,眼睛瞪得大大的!然后,
师:提出问题:我们肉眼是看不见单个细菌和小型真菌的,那如何才能用肉眼看到他们呢?
生: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师:如果不用借助仪器呢?
生:菌落。(看下课本就能回答出来)
师生共同得出菌落的概念
师:如果给你观察菌落,你能辨别出哪个是细菌菌落,哪个是真菌菌落呢?通过图片和课本文字很容易就认识了他们二者的不同点。
师:那我们是如何培养出菌落的呢?比如要弄什么东西给细菌真菌吃?在哪里培养?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注意的地方?课上到这里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心不在焉了,课上我就只好继续播放PPT图片,如琼脂、牛肉膏等等爱吸引他们的注意,并且把他们的思路带到如何培养细菌和真菌来,然后我就啪啦啪啦讲了。其间问:为什么要高温灭菌?为避免其它细菌进入培养皿中,接种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没做过实验,日常也不常见不接触,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都是蒙的状态,少数学生逻辑抽象思维好的能回答得出来。最后问:通过这样的培养,你能推测出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哪些条件吗?
生: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
对营养物质得进行纠正。但是学生并没有回答出“水”这个条件,只好再问:在做培养基时我们还加入了什么东西?因为并没有做,只是刚才听我讲,所以他们还是比较茫然,得再倒回去看看,再引导。并举例,比如干香菇没有水,就可以保存更久,因为没有水,细菌真菌很难生存。现在看来,这部分知识还提前上了,本来应该是再后两节的知识。
这节课的知识不是很难,是学生没有经历过,上课时基本是在灌输,虽然有问有互动,但提的问题质量不高,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一段时间后就觉得课没多大意思,对知识也并没有真正在接受多少,大部分学生估计过一会儿就忘光了。
我觉得这种类型的课,最好的上课方式是让他们去亲身做实验,最后从实验中总结:什么是菌落?如何从菌落上区别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什么条件?如果是这样,课堂设计应该在导入后,就进入实验,但培养菌落需要好几天,这节课45分钟内就没有内容可上。又想,那应该提前几天让学生做实验,等到上这节课的时候再拿出自己培养的细菌和真菌来学习这节课的相关知识,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吧!尽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很麻烦很费时费事,但总比纸上谈兵来得有意思!也真正学到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