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都在出售自己的时间。
若是你不再需要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去满足自己的生活必需,那你就已经“财富自由”了;换言之,在财富自由之前,所有人都在出售自己的时间。
初期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我们的单位时间售价。我们获得更高的学历,我们学习更多的技能,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单位时间售价。
但是慢慢我们就会发现,这样做的玻璃顶很快就出现了,因为所有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如何做精明的时间买卖:
同一份时间售出很多次
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别人,这是对于个人商业模式的双重升级过程。
一方面,你可以把传授的知识通过写文章、录视频等方式传播出去,只要选择的领域是大众的刚需,而且产品足够优秀的话,就能够极大程度地解决财务上的问题。
另一方面,即便你暂时没有办法拿出这样的作品,你的个人能力也会在这样倒逼输出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提升。即便你还停留在第一种模式下,这样的方法也会对你增加自己的价值有很大的帮助。
产品思维里最重要的思考是什么呢?
刚需
你的产品必须满足消费者的刚需 ——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为重要了。若是你的产品是消费者的刚需,即便做得不足够好,人们也会买;刚需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如果你的产品并不是消费者的刚需,无论做得多好,买的人也不会太多。一切的其它能力、其它品质,都是在此之后起作用的,不做刚需产品,剩下的无从谈起。
“别人以为的刚需”有没有必要满足呢?
首先,别人以为的刚需并非不是需求,也许它只是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比如在学英语的过程中,背单词是不是需求呢?肯定是。如果你连基本的词汇量也达不到,其他的一切应用基本上都免谈。只是在单词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这方面的需求就不是最重要的了,相比之下,多造句,多朗读才是更重要的。
所以你满足的确实是一种需求,在这一点上不必有什么道德上的愧疚。
其次,我们都是为自己“打工”的人,所以做事肯定不会马虎。既然市场有这方面的需求,而我看到大部分市场的供给都不足够好的时候,认认真真做出一款好产品就非常必要了。
别人以为的刚需也是需求,我们有能力满足这部分需求,并且能够做的比其他人更好,那就应该拼命去做。等到他们的这部分需求被满足之后,自然能够把注意力转移到真正更重要的“刚需”上。
很多人会觉得,如果满足的刚需并不是自己内心认同的,会不会缺乏一些动力。如何让自己保持动力呢?
给这件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自己起步阶段所记录的心得没有价值,但其实并非如此。
首先,这种记录对你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把刚入门时的困惑一一写下来,看看哪些问题能解决,通过什么方式解决,哪些问题暂时没办法解决。这些事情想清楚之后,不容易浪费精力,投入的努力也相对更有效率。
其次,这对以后可能的受众也有价值。大部分人都是在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之后,才觉得自己有资格来写一些东西。实际上,他们虽然已经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但是却已经很难站在初学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至于那些曾经困扰过他们很久的一些初级问题,已经不被视为困难了。
所以如果你能保留这么一份入门时的学习心得,哪怕暂时用不上,对于以后反过来回顾自己应该如何编写教程,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先把解决自己的刚需作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