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到了读书时间。
你的生理、心理都成长到了可以认读并内心渴望知道更多的时期。
你从只能躺着到会趴着,再从会坐起到匍匐,然后从满地爬到满街跑。
你从前只会哭,后来懂得吚吚哑哑,接着知道作用口腔和舌头的肌肉模仿发音,越说越利索,甚至还创造了新的词汇和搭配。
你看,你是多么努力!多么厉害!
能跑,你能去你要去的地方;能说,你可以更好地向大家表达你的意愿,同时也更透彻地明白其他人说话的意思。
也因此,你接触更多不同三观的人,接受更多不一样甚至相反的事,你不再像宝宝那样“蛮不讲理”了。你逐渐成了文明人、群居的人。
心理学家罗斯曾描述6-12岁孩子:这种心理和生理上达到人一生最佳稳定性的年龄段,是童年最显著的特点。
于是,你有了去学习更多的基本配置了,也愈发愿意知道关于这世界的更多。
而爸爸妈妈和家里人知道的是有限的,你需要向更多的专业的人去讨教。对的,他们的头衔是老师。他们不一定时刻都是对的,你可以反对但作为学生仍然要尊重他们。
要读什么呢?最开始是语文数学画画唱歌一类,后来会越来越丰富有趣。
这些有什么用呢?它们是经过很长时间研究设计出来了常识性的普遍性的学科,尽管确实有很多是生活里暂时用不上或永远也用不上的。它们的普遍性首先是指,人类在过往很常用,再者是指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天赋不同,量身定做科目的成本很高,只能提供最基础的教材和师资。
你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去发现你的爱好和天赋。是的,爱好有时候并不是天赋。是的,学习的用意是在通过一些教材和师友了解更多并从中认识到自己的天赋,绝对不是为了考出好成绩。
当然囖,如果你喜欢这些知识,考出好成绩是捆绑商品,免费送的。
如果你觉得没有一样是有趣的,怎么办?那就继续通过游戏玩乐、通过同学交流等等去找你的兴趣找你的天赋!
至于读书,它只是其中一个途径。自然不必太在意。
现在关于教育,已经有很多模式和认证,到你长大时想必是更多更灵活。
我们花在读书上的时间真的很多,小学中学大学,业余。我的年代高中才有选课,就是你能根据自己想学什么,在规定的学科里面选择,然后读下去。那就努力在那个时候之前找到你的兴趣科目吧。当然不是为了哪科容易考上大学或好的大学而选的,是因为你,因为你喜欢。
到了大学,你可以有更广的学习资源,甚至你可以去工作,毕竟你已经18岁了。高中报考大学,它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大概就是你知道自己喜欢几个玩具并知道它的价格,然后通过学前、小学、中学那么多时间存钱,但没清点过有多少钱。好了,等到大学要买玩具了,你暗自想想大概有多少钱就选哪个。对的,最重要的还是你喜欢。
为什么最重要是你喜欢呢?因为这样的心理路程才是健康的,而人一辈子健康最重要。
读书和工作是一脉相承的吗?当然不是。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亲爱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