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沿街的一层都被开发商用作了商铺,服装、餐饮、蔬果、超市应有尽有,只是马路尽头的一间房子一直闲着,这是条死胡同,人们一般走不到那儿就沿原路返回了,再者这间房子太小,横着三步,竖着四步,顶多有六平米。
偶尔一天,我走到那儿,发现这间房子竟然租出去了,没有什么显眼的招牌,只是在一侧的玻璃门上悬挂着手书的“文具店”几个字,这三个字实在谈不上好看。
文具店里是一个年轻的男孩子,也就二十出头,见人还有点腼腆,待人接物非常的客气,店里几乎没有什么摆设,只是三面墙上悬挂着一些文具,这些文具倒是很新奇,普通的文具店里没有的。
攀谈起来,男孩子大学毕业,工作不好找,自己开了这家小店,“试试吧!”男孩子自己说着也没有几分底气。
渐渐的来买文具的孩子们多起来,毕竟这儿的文具很新奇,连大人看了也有几分动心呢。
大约半年多,店里多了一个姑娘,娇娇小小的,不笑不说话。
店里新添了一组窄窄的玻璃柜,墙上的文具样式更多了。
后来,我再路过那儿的时候,看见女孩子在门口煎鱼,有一个小的煤气炉,一些锅碗瓢盆。
两年后,文具店悬挂起了彩喷的店名,名字有些乡气,大约暗含了两个人的名字,门口总是放着一辆婴儿车。
后来就见到一个小男孩在店门口蹒跚学路,咿呀学语,店主早已褪去了男孩子的青涩,带着点商人的油滑,看起来也还是热情的。小男孩的妈妈仍旧个子小小的,只是横向发展了些,不再适用“娇小”这个词,不太爱笑了,有时候看起来过于严肃。
文具店里东西越积越多,有时候简直无法插进脚去。
我一直很好奇,他们住哪儿呢?肯定不在这六平米的店里。
一直到我搬离那儿,我也没搞明白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