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地不像“场园”里发生的故事,少了收获的喜悦,多了些辛酸。
以往不像现在,“从地里刨食”是绝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无奈选择,我们家也是。为了能多打点粮食,不仅把所有的地都种上庄稼,还要千方百计地多种出点来,施肥,深耕,播种,除草,打药,疏苗,一遍遍折腾。风调雨顺的年头毕竟少,涝了没有办法,赶上旱的年头,免不得要大动干戈——浇地。
早些时候,要想浇地,得先打井,三五个老爷儿们用井杠一点点往地里打,顺利的话打个十几米深就能出水,要是点不正,可能就打不下去,或者不出水,至于这里面的学问,我是没有了解到的,只是隐约记得能打出水来,大人们都很高兴,因为打这一眼井得费不少力气(爸爸因为打井还扭过腰)。开始的时候水是浑的,需要洗井,那时还都是“压机子”,一下一下往外压,井洗干净了,才能浇地,这一折腾,就是一两天,没黑带白的,地浇完了,离着丰收还远,心里也没底,所以也高兴不起来。
后来就不用打井了,有了柴油机,可以去河里或者附近的坑里用水泵抽水,再用塑料管子引到地里。河里的水不咸,浇不碱,就算是多用点管子,扯出几百米也甘心。因为不是家家户户都购置了水泵,几家子地比较近的就一起用,一户户来,赶上什么时间就什么时间,白天排上,白天去,晚上排上晚上去,一般顺利的话几个小时就差不多能浇三四亩地。用河水或者坑水浇地,还能多点趣事,就是水抽干了,可以摸鱼去,那时候,是个水洼就可能有鱼,别说大坑或者河沟了。水抽的差不多了,人们就下水,开始摸,后来,用盆什么的淘,热火朝天,好不热闹……
再后来,水位下降,自己的井不出水了,河沟里的水也没有那么充裕,国家就给打了机井,引了电,用潜水泵浇,但是,随着人们开始搞一些副业,不那么依赖地里的收入了,浇地的也就越来越少。
不浇地了,种地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农民呆在地里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了。
后记:昨天晚上梦见,一家子弄着水泵去浇地了。一下子唤醒了记忆中的某些场景,写下来,以备老年痴呆以后,有些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