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五7班上课,明明天气很热,可是,有个孩子莫名其妙地就拿校服外套蒙住自己的鼻子,然后绕到脖子后面打个结,接着绕回前面再绕回来,又打一个结。这么一来,这个孩子鼻子以下的皮肤、脖子全部都被遮得严严实实。没过多久,他就被闷出了一头汗,后背那也被汗湿了一大片。
我觉得很奇怪,他为什么要把自己遮得这么严实?但又不想让他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于是,趁着孩子们做眼保健操的时间,不动声色地走过去,轻声提醒他,把校服外套解下来。他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也没多说啥,然后就解下来了。
可是,十分钟后,这孩子趁我讲课不注意时,又用外套重新蒙住了自己的鼻子、面部还有整段脖子。这下,好多同学都注意到他了,开始窃窃私语。他不以为然,还跟周围的同学说话,声音还挺大的。这时候,我有点恼火了,罚他到后面去站。没想到,他罚站也不安生,在我给全班同学讲课的时候,他以为我没注意他,又开始一步一挪地,慢慢地从教室后排的中间,挪到了接近后门那儿。然后还跟坐在后门附近的学生说话。自己一个人捣乱也就算了,还要惹得全班上不了课??!!这下,我彻底被激怒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严厉斥责。
这个孩子平时上课挺爱发言的,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也很不错,是个挺聪明,活泼开朗的好孩子,今天怎么就跟我给杠上了呢?我觉得心中有无数个谜团,于是,下课后,我把他带到知心屋。
我问他:“你这么做是想干什么呢?你是出于好奇,想模仿自杀场景体验一下?”孩子摇摇头。
“你是想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孩子摇摇头。
“你是对老师不满意,故意惹老师生气?”孩子还是摇摇头。
“你觉得老师上课太无聊了,想找点刺激,找点乐子?”孩子还是摇头。
“那我就不解了,你到底是为什么这么做呢?”孩子有点不好意思了:“老师,我只是想模仿一个游戏中的角色”
???“到底是哪个游戏?哪个角色?你带老师看看,好不好?”然后,我通过手机搜索,终于查到了这个孩子着迷的游戏介绍——
然后,让孩子特别喜欢的游戏角色是这样的(水之忍者)
“水之忍者”有面罩,有围脖,孩子觉得他的皮肤、装扮都很帅,于是,就模仿他的样子,拿校服来装扮自己。所以,他即使流着汗也还是很开心,因为他做的是自己想象世界中偶像的样子;所以,他一步一步挪到后门那,也是在模拟游戏的逃生场景。
这就是10后少年真实的内心世界🧠他对老师没恶意,就是满脑子想着游戏中的角色和场景,然后在现实中模仿出来。
我突然想起上周心理课,他莫名地就眼红掉泪了,那又是因为什么呢?我接着问他:“上周的心理课,你哭得那么伤心,又是因为什么呢?”孩子回答:“因为我想念那个跟我一起打游戏的朋友了。暑假里我和他一起打游戏特别有默契,开学后,我很久没看到他了,所以我忍不住就哭了……”
10后少年的情感世界,与我这个80后真是有太大的不同了。我基本上不玩啥游戏,也不会对网上的朋友寄托那么深的情感,我们好好珍惜自己身边的人,不就挺好的吗?可是,10后少年,他们是网络的原住民,电脑手机玩得溜溜的,一起打游戏,就可以结下深厚的战友情义,他们对身边的父母不一定说心里话,可是对网上的好友却是掏心掏肺,无话不谈。
这就是他们真实的心灵世界,真实的情感。如果想跟这样的孩子沟通,讲道理、批判、否定都是不行的,你凭什么对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世界横加干涉和指点?要想走近他们,就得放下成见,带着尊重与共情,尝试着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