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72天。今天想记述的事情较多,所以用“无题”作为题目,记述今天一天的所见所想和所感。
昨天晚上《樊登读书》新书播放,上周听预告时得知,百岁老人翻译泰斗许渊冲要来《作者光临》,讲述他《西南联大求学日记》一书,所以非常期待。今早醒来,迫不及待地打开《樊登读书》APP,用视频观看樊登和许渊冲的对谈。
许渊冲,文学翻译家,1921年4月18日生于江西南昌,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83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199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提名,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8月2日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2021年6月17日,许渊冲逝世,享年100岁。他一生坦荡率性,在一方书案前,一坐就是一辈子,他把唐诗、宋词送到英文、法文世界,把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带给了中文读者,成为中西文化的桥梁,为世界留下了永恒的翻译之美。
《西南联大求学日记》是一本日记体的作品,樊登在5月11日邀请许老录制这期节目,1个月后许老去世。所以在收看这期《作者光临》时,我内心非常谦恭,非常珍惜。100岁的徐老坐在樊登对面,西服领带,仪式感十足,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表达到位,对樊登提出的所有问题对答如流。樊登倾身相问,表现出一个后辈的谦卑和发自内心的尊敬。我被这位100岁的老人深深地震撼了,就他访谈时的状态,我觉得身体应该还不错,没想到一个月后,徐老就去世了。
我很幸运地看了这期《作者光临》,看完后,毫不犹豫地分享到朋友圈,希望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这位百岁少年的精神状态和做学问的态度。
公休日照例回老家看望83岁的老父亲,共进午餐,开心聊天。父亲向我打听了许多社会上的事情,讨论了家里的一些琐事,他思维敏捷,既喜欢操心又善于关心,这也是有心劲、不服老的表现,所以我很高兴,和父亲聊了很多,父亲看着很开心、很满意。
吃过午饭,父亲照例用电疗降压仪治疗20分钟,在按摩椅上按摩休息半小时,安排我招呼人去厂院里摘杏,我迅速招呼爱人带着公公、堂弟,微信通知妯娌美芳,中午两点前在厂院集合,一起摘杏。
父亲在厂院种了两行共12棵杏树。这次摘的是南侧这一行杏树上晚熟的杏,北侧那一批已经摘完了。 大家到齐后,堂弟踩着梯子摘最高处的杏;美芳身轻如燕,直接爬上树去摘,公公和我爱人摘低处的。不一会儿功夫,五个袋子都摘满了。
还好今天阴天,没有被太阳晒,但依然很热,都出汗了,父亲招呼大家进屋喝茶,大家围坐在一起,一杯接一杯地开怀饮茶,我给父亲买的小茶桌派上了用场,屋里电视机里播放着“梨园春”节目,父亲为我们一杯接着一杯地倒着茶,非常开心。
大家随意地聊着,父亲给大家交流着他每一天的作息时间和事务安排,规律而有意义,大家啧啧称赞,都羡慕着他这种快乐而充实的老年生活。
简书发来消息通知我,今天是我走进简书四周年的日子:你在 2017年06月27日22:00 加入了简书;截止 2021年06月27日, 你在简书共写过 245 篇文章,获得 1225 个喜欢;感谢你陪伴了简书4周年,简书有你更美好。哦,不知不觉,4年了,值得纪念,为自己在简书平台上的锻炼和成长点赞,同时,也感谢简书为我提供了这么简便好用的写作平台。
下午六点左右,女儿女婿带孩子过来,买了不少水果,我留了一些,给他们又装回去一部分,人少吃不完,不能浪费。外孙越来越显长了,虽不怎么会说话表达,但给他讲的话他都能听懂,尤其是讲道理的事,讲明白了,他会特别懂事地听从,像大孩子一样。近些日子有些粘妈妈,但只要告诉他,妈妈要去上班或妈妈要去出差,立马乖乖地放妈妈走。这一阵子喜欢看手机中自己的视频,但只要告诉他,只允许看两个,就不要看了,坏眼睛,他会看完两个乖乖地把手机还给你。今天在我这里就是这样,我心里很高兴,所以特别想记述下来他成长中值得记述的点点滴滴。
琐事、凡事,公休日之事,事事虽小,但就在这些小事中,体会着生活的美好,学习的美好,亲情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