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主要讲述了生存本能被唤醒的一系列应激反应,然后应该重新训练自己的生存本能,拥有更好的抗压能力。
首先,什么是生存本能?
生存本能:在现代社会当中很少遇到真正使你陷入生命危险的情景,当你遭遇事情的时候,你就会立马产生一种危机感。你会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正受到威胁,然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去抵触这种不适感。
从大脑的生理结构上来讲
人的大脑有三层分别为:
原始脑: 原始脑的结构主要是脑干,主管呼吸,还有最基础的生理反应,一般是爬行动物类具备这种大脑。
大脑皮质:主管理智思维类,逻辑性比较强,会对一件事物进行判断。
大脑边缘系:主管情绪类,恐惧,焦虑,开心,悲伤,欢乐等种种情绪类 。
出现时间上来看原始脑早于大脑边缘系统,而大脑边缘系统又早于大脑皮质。
大脑边缘系统从脑干接受信息,根据信息操作着人们的情绪反应,大脑皮质具有更高级的推理能力,分析思维,解决问题,规划未来能力。
但是大脑皮质总是试图调节并控制边缘系统,这就是大脑自上而下的感知机理,
这种感知机理的存在,会使得大脑皮质和大脑边缘系统总是认为自己的事情比对方重要。
比如说你为了减肥在夜跑的路途中遇到了烧烤,你内心就会出现两种声音。
一种是你要减肥不能吃,一种是不行我必须要吃到这个,而往往总是情绪战胜理智。
你都不明白你为什么手中已经不知不觉中拿着食物了,事实上大脑边缘系统都会强于大脑皮质。
这是因为从旧大脑(大脑边缘系统因为出现的比大脑皮质早)传送到新大脑(大脑皮质)的信号数量往往超过了新大脑到旧大脑的信号数量。
大脑边缘系统或者说我们的生存本能占据上风压倒了我们更有理性的,能思考的大脑边缘系统与大脑皮质之间的力量对比一直失衡,生存本能会占据上风,大脑皮质难以控制住大脑边缘系统。
这说明了往往多数是情感占胜了理智,新大脑斗不过旧大脑,同时生存本能应对恐惧情绪的方式是阻止我们对周围一切失去控制。
当我们精力集中在痛苦事件上,痛苦事件就会影响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从而在体内激发起不安的情绪,害怕自己忍受不适,害怕死去,害怕可怕的事件破坏我们的生活。
所以当你认为不适时,大脑边缘系统会把这种不适直接认为成这是威胁你生命的存在,你会下意识地通过其他的方式去弥补你这种缺失的不安全感。
生存本能和应激反应息息相关,而大脑边缘系统主导生存本能, 生存本能对思想和情绪都很敏感。
如果你长时间把精力集中在痛苦事件当中,会增强大脑边缘系统的反应,就会使得理性的大脑皮质听从了非理性的大脑边缘系统的摆布,我们的生存本能就会受到刺激。
当我们的生存本能受到刺激后会出现一系列的应应激反应,焦虑,恐惧,烦躁不安,担忧等种种情绪涌上心头。
如果你不直面内心的恐惧,不依赖自己的力量去营造内心的安全感,就会借助外力创造安全,就会容易依赖外在去寻找安全感而不是内在,同时也丧失了内在的力量。
你会下意识地通过酗酒,猛吃食物,以及疯狂购物行为来弥补这种不安全感,大脑边缘系统会识别你这种不安全感为危险行为,这种通过向外寻求安慰,不去关照自己的内心行为也叫做心理外化。
心理外化对内在生存本能的影响是一个过程,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日益倾向把外部因素作为心理倾向的参照标准。
忽略内心的参考点自身的核心的信仰与情感,结果导致我们追求的目标以及做出的选择越来越背离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
然后内心真实的我就会很抗拒,心理外化会加重焦虑与不适感,这种不适感的频率也就越来越低。
心理外化是不适感的触发因素,推动不适水平达到最高水平,也是导致不良结果的根本因素。
作者观察到焦虑患者都有一个共性,他们内心深处都对不适因素造成了深刻的恐惧情绪,无法忍受不适因素,进而产生一系列应对措施。
对生活的平衡感和协调感失衡就会产生一种焦虑情绪
平衡感或协调感越来越低,不安的心态越来越强,从而导致不适感越来越明显,最终会引发恐惧,使得生存本能过于敏感,越焦虑会使得我们内心世界和外界的失调就越来越严重
一个人不停地应付不适感,最后自己对不适感的忍耐力会越来越低,当学会管理较高程度的不适感时,持久的痛苦或逆境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而我们往往喜欢从绝对的角度去看待舒适,要不都是不舒适,要不就是舒适,并且追求绝对的舒适,
本书的重点是学会处理不适感,长期处于逆镜会让人的意志弱化,不是强化。
学会管理不适感,才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们的思想能够激发机体内部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健康问题。
思想与信念在人生的最后关头会发挥重大作用,它们会导致我们体内出现一系列条件反射,催生一连串生化反应,并且对身体细胞也造成了一定的反应。
为什么有的人一旦确诊重大疾病的时候,往往去世的很快,反而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活的时间更久。
为什么现代社会的我们的物质上很充足,但是精神上会越来越匮乏,无时无刻都在充斥着焦虑的情绪?
首先快餐与即时满足感
本质上来讲人们对获得即时满足的需求会在头脑和身体里制作不适感,当这种不适感加剧到无法管理的地步,就会引发恐惧反应,最终唤醒生存本能,
即时满足感会增加焦虑感,跟社会文化有关,尤其是互联网,微波炉的运用现在的自媒体时代会使得我们变得更为焦虑,比如说应该嫁什么样的人,住什么样的房子,保持什么样的身材等等。
通过广告的方式还有其他的方式对我们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我们的注意力更加的向外看,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感受
如何去管理好自己的不适感,并且减少焦虑等情绪内耗的问题呢?
第一摆脱对现代技术的依赖
在睡觉前至少拿出一两个小时不使用电子产品,制定计划,限制自己的上网时间
第二珍惜和忍耐不完美
不要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对目标,不要用外部的成功来衡量自己,每天可以拿出三到五分钟做我喜欢做的事情。
第三限制感官受到的刺激,消除对多重感官刺激的永久依赖。
每周专门抽出一点时间,专门刺激一两个感官,刚开始,可以先从一个简单的方法入手,全神贯注去读一篇文章,中间不要停,也不要同时做其他事情
第四睡前让自己放松下来
古老因素有关睡眠意味着容易遭受危险,甚至是死亡的危险,因此避免睡眠是防范这种危险的一种手段,睡眠是大脑边缘系统最基本的驱动力之一
第五,学会放慢速度
当我们处于快速模式中,就会紧张不安,限制一下同时处理多种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
第六不要拖延
解决拖延在一周之内预留几天,努力不去拖延,仅仅是在这预留的一天中开始完成你规定完成的事情,不去拖延。
第七不要强迫自己完成所有工作
人的一生的工作是做不完的,每天挑出最重要的完成,给自己的工作有个规划,给自己的工作做减法。
第八接受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才是人生的常态,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在不确定性中挑战自己。
第九戒掉容易愤怒的坏习惯
, 在原始社会中,愤怒有利于我们的生存。在现代社会中,人类很少会面临真正的威胁,而大脑边缘系统往往容易对外界刺激做出过度反应,促使我们产生了很多没有必要、没有益处的愤怒和敌意。愤怒会加重我们的焦虑情绪,在平时生活中,时常微笑,这能够给你带来愉悦的体验,同时多帮助他人,学会宽容。
第10生活要遵循一个有规律的时间表
生活要呈现出规律性和连贯性,身体对预测性很偏爱,病人臆想癌症是因为他们缺乏精力和幸福感,有规律的时间表针对的是舒适,关系生存核心方面,规律的时间表也能给我们一定的安全感。
第11拓展你的心理舒适区
把心理舒适区想象成肌肉,为了我们的世界中真正体验和维护舒适水平,我们必须制作出来不适,你可以选择不同以往是上下班路线
尝试一个新的爱好,听不同的音乐,读一本挑战信念的书,是自己不太认同的书籍。慢慢地去挑战自己的心理舒适区。
第12让自己休息片刻
我们很容易被表面和眼前的困惑所迷惑,把精力放在眼前最急迫的事情可以进行自我催眠来两分钟,每天做到两三次,来进行放松。
第13延迟对满足感的需求
在生活中找到两三个能够加重焦虑方面的事情,不要为了减轻焦虑而采取任何行动,然后就静静地等待,延迟自己的想要完成这个事情的欲望,主动的训练自己,同时,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延迟满足自己。
14尝试着放空自己
许多人为了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平和,习惯于依靠外部支架的支撑比如一直保持忙碌的状态,或经常从事某种活动,当外部支架不存在的时候,容易感到焦虑不安。
学会给自己时间,放慢自己的脚步,学会观察,跟朋友聊天,静坐沉思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然后逐步增加,学着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15多做体育锻炼
最后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目标不是彻底战胜不适,相反我们的目标只是去应对不适
大脑皮质出于理性与逻辑的考虑,希望能控制住焦虑,受到大脑边缘系统主导的不良习惯反而加剧了焦虑,导致大脑内部之间出现了一个分裂的现象。
大脑边缘系统主导的不良习惯反而加剧了焦虑,随着时间推移,大脑边缘系统的力量会越来越强,从而导致大脑边缘系统应对恐惧和危险的过程中变得过于敏感
而大脑皮质确没有能力扭转这种过于敏感的认知,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接纳生活中的不适。
环境可以影响杏仁核的体积,这个环境指的是社交网络,长期的冥想训练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
重新训练生存本能的过程中:
第一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找出能够引发一定不适生活领域。
第二 找出该领域,在看那些具体因素会引起不适,还不至于到达恐慌的地步,
第三用1到10分,找出不适程度接近五或六分,制作自己的不适状态列表,记录下不同程度的不适状态或体验,并对其进行评分。
不要从绝对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从情绪的问题会认为自己绝对的不快乐或者快乐,非黑即白的方式去看待感官体验
掌握双重体验(体验不适的同时也能体验其他的快乐,比如说当你肚子疼的时候,你确实体验到肚子疼的这种感觉,但是也能体会到其他部位的舒适感),学会如何以非绝对的方式去体验这个世界很重要。
可能另一方面感知到恐惧,但是同时也可以能抱有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我们可以体验情绪糟糕的时候,但是它并不影响我们带着这种糟糕的情绪体验去完成其他事情。
识别并描述不适因素时,有助于驯服大脑边缘系统,使神经平静下来。
找出不适因素有助于培养双重感知的能力,培养感恩情怀,感恩能够缓解不适提高耐力,即使是略有感恩情怀,也能改善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与健康。
开发内心的格斗士,把自己想象成自己的偶像。
改变身心固有的反应模式如同锻炼肌肉一样。
技巧一 拥抱挑战,主动的去面对挑战,你会发现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技巧二 找到内心的格士承担风险,做事情之前去评估风险愿者或去帮助别人。事实证明,这有助于缓解愤怒情绪。你也可以考虑通过其他方式来应对你受到的伤害。传统的心理治疗、催眠治疗和愤怒管理小组在这方面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技巧三主动给自己施压
提高自己的不适阈值,或者说提高忍耐与管理不适的能力,少依靠生存本能去实现安全感。
写到最后:真正的健康与幸福并不是只拥有一个舒适与快乐的人生,恰恰相反,是一种能力,一种在艰辛,挑战,挫折面前仍然感到安全和舒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