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之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的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吧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吧。

作者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先写山后写水。

三峡的山有什么样的特点?连绵高峻。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来表现三峡山的特点。

三峡的下水的特点是浩大凶险。

湍急,迅疾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还有夸张的手法。三峡春冬时期的景物描写有素湍绿潭学眼看白,水清树荣瀑布山高草生盛。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的角度,绝巘多生怪柏是仰视的角度

作者描写“猿声”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

作者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引用渔歌从侧面写出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写法探究

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的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

相比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都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0、《三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司马喆嚞阅读 3,916评论 0 3
  • 1.能熟背并准确默写这三篇课文,尤其是理解性默写其中的经典名句。2.能比较分析这三篇课文写景的特点和 表现手法 3...
    改变自己369阅读 13,086评论 3 13
  • 【魏晋】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 通:缺...
    紫雁东来阅读 1,150评论 0 3
  •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旷山燕阅读 2,920评论 0 1
  •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描写了三峡壮丽秀美的自然风貌。...
    米音儿阅读 3,43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