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想到父母时,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父母是孩子的范本,孩子是父母的蓝图,在成长的游戏中,没有谁必须服从谁,也没有谁必将驯化谁,父母会为孩子带来影响,而孩子何尝不是教会父母如何去学习呢。
陪伴孩子的过程是一场新生,然而很多家长不懂其中的道理,他们粗暴地将抚养拆解为“给予”和“管理”,但少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看一看其中的样子,对于此,金韵蓉在《把话说进孩子心里》写道:“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安全,很有爱,能放心去信任的家庭氛围,是为人父母首要的责任。”
人与人的交集中,需要的是理解与接纳,是信任与平等,是爱与宽容,父母与孩子之间不也同样如此吗?
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金韵蓉用七个章节讲述了今天这本书,主题就在书名上——将话说进孩子心里。可与孩子沟通远不是说话的艺术那么简单,毕竟有别于你的伙伴、同事、合作对象,维系你与孩子之间的是情感的羁绊,它没有重量,没有标尺,所以技巧是放在后位的,更重要是心对心,情与情。
作者在前两章中梳理了父母与孩子间的对位关系,她说孩子是迷你版的我们,也说父母为孩子的人生早早锚定。这组对应是沟通的基础所在,它体现在你是否为孩子树立典范、确立价值观;它体现在你除了给孩子带去温暖与幸福,还有没有收获孩子的尊敬;它体现在你有没有用正确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引导孩子的情绪;它也体现在你给予的爱能不能被孩子完整的接受,并得到有效的反馈。
简单来看,金韵蓉在这两个章节里提到了四个重点,分别是管理情绪、坦率沟通、充分信任、以及正确表达爱。比起父母,孩子天然地站在弱势一方,这种弱势不仅体现在力量层面,更是心理与精神上的,他们抗压能力更差,理解较为浅薄,不具有对是非的清晰判断力等等,然而与之相对的,他们的学习能力又极强,就像一张白纸最容易被染色,所以在他们面前,你得严格把守自己的情绪阀门,且切忌以爱之名进行绑架与控制。
这两章是书的开始,介绍了父母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一旦选错的方法就可能需要孩子用一生来治愈,就像童年是人生的开始,方向走错了,便自此偏航。这不禁让我想起张爱玲,她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中,父亲是个郁郁不得志的遗老,没半点活力的;母亲则是一个新潮的对外面世界有向往的女人,这样的结合注定是失败的,而有一次,张爱玲因探望生母未告诉后母发生矛盾,父亲听信后母的谎言,关了张爱玲长达半年的禁闭,张爱龄中间得了痢疾,几乎病死,后来还是靠着从小带她的何干才逃一条命来。之前张爱玲还能和父亲在书房讨论讨论小说、一起为她所写《摩登红楼》拟定一下回目,在这之后,连这一点温馨也没有了,父女之间只剩下紧张与敌意。
就是因为这样幽闭的童年阴影,才让成年后的张爱玲一次次将自己的姿态低进尘埃里,一代才女尚且如此,平凡如你我,不才更该重视童年吗。
2、沟通需要技巧,更需要意愿
第四章里讲述了这么一个女生的故事。
那个女生是一个单身母亲的女儿,母亲要强且严厉,她知道母亲的不易,也从小懂事,尽量不与母亲产生争执。导火索是女生留学的一次经历,那一次她一起勤工俭学的留学生伙伴受到了老板的歧视和诬陷,几个伙伴一起决定辞职。回家后的女生向母亲诉苦,本想得到母亲的支持和安慰,却不想换来的妈妈的指责和一次次翻出自己的奋斗史来教训女儿的“天真”。突如其来的指责让本就在异国他乡感到孤独的女生彻底崩溃,后来即使女生回国,也远嫁外地,少有跟母亲来往。
就像书中所说,我们能够看到这位母亲的辛苦与寄托于孩子身上的爱与保护,但又能理解这种交流方式的错误来源,所以只得一声叹息。可能比起教导,孩子们往往更希望的是得到被专注和安静地听见,所以沟通的要义就是,别急着先开口说话。
倾听者是比表达者更需要付出情感的角色,身为父母,想要与孩子达成共识,真正做到将话说明白,自然也得先听进去。作者从三个角度介绍了倾听与表达的技巧,一是孩子在表达时,如何仔细倾听,表现支持与尊重;二是如何判断孩子具有想要表达的欲望,正确引导不敢开口的孩子说出心里话;三是控制负能量的情绪,从行为与语言上帮助孩子释放以及平等对话的原则。
让孩子变得敢说话,敢表达,才是引导的第一步,其后要做的则是换位思考,用支持换取尊重,再教会孩子礼貌与自信的表达方式。当可以达成正确的沟通,便能进行下一步的对症下药上。作者在第六章中举了两个例子来印证对话的重要性,分别是“学习不好”与“交不到朋友”,这是成长阶段家长们最常见的困扰,大家也可以从这两则例子所列的思维导图中,找到一通百通的答案。
3、为孩子的未来插上翅膀
第七章我将其称之为发展篇,其中列举了父母的四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构建的不同成长环境,有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四项基本功,以及基于此延伸出的亲子游戏,还有作者推崇的正念教育模式,和当孩子无法表达或者不善于表达时可以采用的绘画引导法。这涉及到对孩子未来的先行培养,算是合格家长的晋级部分。
可以看到,作者有意地将未来发展道路放在末尾,更注重对父母沟通方式的培养,其中解决的正是在当代家庭教育体系中中国父母最常犯错的地方,即教育的价值,是“教会”而不是“教训”。任何人都会犯错,小孩子更是如此,家长们在面对儿女的叛逆、躁动、孤僻、贪玩、撒谎等等成长的“成长的小烦恼”时,大可以去想想曾经的自己,是否有过同样的无知时刻,你想要他成为你要的样子,为何没有先去问问自己,有没有变成孩子最想要父母呢?
父母本身的存在,便是对孩子最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人会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你爱过的人,以此来点明性格、修养、三观受环境的影响。那么仔细想想,对每一个孩子而言,他所见到的第一处世界都无外乎父母所创造出的那个“小家庭”,他们就是孩子第一步要踏出的路,第一本翻阅的书,以及第一个爱上的人。
所以在此之前,你做好准备,为了一个新生命创造出最合适他,也最让他幸福成长的环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