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书名时,确实就像樊登老师讲的,会下意识的觉得这是一本吐槽、评判别人的书,但实际上这个“无知的人”恰恰指的就是自己,而非他人。
当观照到自己念头中有先去评判他人不好的起心动念时,就很难去做到真正的自我审视和认识自己,那时自己就已经陷入了自我感觉良好且盲目自信的无知状态中而不自知。
就像圣贤老子在道德经三十三章中讲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根本就是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
书中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研究结果,如果一件事有明确的衡量标准,我们很难高估自己,恰恰高估我们自己的地方,都在于那些难以度量的、模糊的指标。比如觉得自己道德水准很高,觉得自己聪明、善良、乐于助人、比别人更开放等等。
就像有时候我们说做人要善良,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好人,但就这个而言,何为善良?好人的标准是怎样的?我就发现如果不学习,不接触优秀的人,对好人的定义都是会存在认知偏差的。
还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就是,人们有自证预言的倾向。例如我们很多家长就喜欢说孩子不行,老担心孩子,老觉得孩子完蛋,最后真就往着那个不好的方向发展了,因为担心即诅咒,本质是我们的念头和想法是具有能量的。
所以不断告诫自己,在评判、给他人贴标签之前,首先要了解他人的经历,不要让无知主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