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 · 吐温的“游戏说”

著名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对“后物欲时代”有一个终极的预言:“走向游戏的时代”。这是否匪夷所思呢?

我在职业生涯中的作为,努力追求的境界就是趣味的游戏性质——自愿的、愉快的。我也常倡导“把工作像游戏一样来完成”。因而,我以为郑也夫先生的预判是为必然的正途。

“马克 · 吐温说,他一生中从来没有过一天的工作,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游戏的一个部分。”

“马克 · 吐温说,工作的法则似乎非常不公平,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没办法改变:工作者从中得到的乐趣越多,他所得到的薪水也越高。”

这就是郑也夫先生为我们提供的马克 · 吐温的“工作游戏说”。特别是其中的“工作者从中得到的乐趣越多,他所得到的薪水也越高”,一定引人注意和发生兴趣,至于是否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姑且不论。

但我以为,郑也夫先生由此的另一番话语,是最为让人深思的:

“据说,社会中低阶层的成员参与赌博活动多于高层成员,其原因是高层成员其工作本身拥有足够的刺激,几乎就是一种赌博,他们无需再搞别的赌博。”此言的本质在于“越是地位高的人的工作,游戏性越强;越是地位低的人的工作,越是同游戏呈现尖锐的对立。”

这样的话语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全然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其逻辑本性是无以否定的。

如上两个层次的文字,我们要突出的旨趣即在于:当今时代与未来生活中的工作,都要加强“游戏性”即趣味性,以提高工作本身的幸福指数。这该是一种新的工作价值观吧?

温饱富裕后的人之工作,智能发展时代的人之工作,还能是“苦逼型”的吗?

工作“走向游戏的时代”,最需要我们用心思考和把握的是工作与游戏不是对立的关系。这也是郑也夫社会学思想的立论基点。

“工作有时可以成为游戏。”对此,郑也夫先生有一例证:一位前苏联克格勃官员说,自己酷爱设计阴谋,每天工作16小时,乐此不疲。如是,工作完全成了自娱自乐的游戏。

“游戏有时也可以成为工作。”打篮球是游戏,但在NBA球员则是完全的工作,且收入颇丰。联而想之,拍影视剧,不是一场艺术人生的游戏?但对影视演员却是艺术的工作。

工作与游戏的相互渗透性,不是最为启迪我们大多数人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工作吗?路径就是创造性地工作。逻辑则是唯创造性最有趣味性。

“工作走向游戏的时代”,更现实的意味则是把“被迫的工作”变为“自愿的工作”,把“被指导的工作”变为“自主创造的工作”。这该是一种工作上的“解放”吧?

从工作中“解放”出自己来,不“创造性”何以可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思考的太少,考虑事情不周到,直接去行动,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容易出错...
    六弦起舞阅读 1,114评论 0 0
  • 位于南方的一个小镇,夏天过后,接连不断的暴雨使得水库水位上涨,天气晴朗的时候,倒映着蓝天,湖面也显得特别蓝。 虽然...
    黑与白对与错阅读 177评论 0 0
  • 最合理的饮食结构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甚至有一些地区一日食两餐!不过现代城市里的工作一族,大多饮食结构反...
    三十二月阅读 19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