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写了一篇文章《学生逃离,以特有的方式寻爱》,在这篇文章中我发心要去看看从学校逃离的学生,给他一个拥抱,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他,唤回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留恋。
早晨,和学校校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校长非常高兴,答应陪我一起去家访,和孩子的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
学校做得很到位。我们在路上的时候,校长已经和学生的几位重要关系人取得联系:孩子的爸爸向外卖公司请假回家,孩子的舅舅和姥姥从长春驾车返回看孩子。
如果按我的想法,孩子的目的暂时达到了,他逃出学校,写下遗书,果然换来了亲人的关注,还有我们——一线育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干部的关注。
我们到达孩学生家时,只有孩子一个人在家。
农村的小院干净整洁,一看就是过日子的人家,想象不到是两位六十多岁、体弱多病的老人在打理家中的一切。
虽然已进入初秋,院子里还是生机盎然。豆角、茄子、柿子……一片碧绿。
进入小院,一个学生模样的孩子从门口探出头来,又缩了回去。
“那就是李**”,随行的该名学生班主任介绍道。
“李**,家里来客人了,给叔叔们摘点柿子吃”,为了拉进和孩子的距离,我主动和孩子打招呼。
孩子并没有从屋里出来,我们只好直接进屋。
走进室内,屋内物品摆放有序。主屋对着门口的是布艺沙发和茶几,茶几上面摆放着孩子吃的QQ糖和饼干等小食品,靠近门旁东墙边的一溜矮柜上,整齐的摆放着各种本子、笔。
我向坐在沙发上的孩子问了一句:“文具准备得真全啊,谁给你买的啊?”
“我老舅买的”,孩子好像有些抵触情绪,回了一句不再说话。
我在他侧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你奶奶呢?”
“出去了吧,不知道去哪了。”
孩子站起来,向东屋走去。
校长跟随他进了东屋,孩子又回到我所在的西屋,走进后面隔断,把门关了起来。
校长拨打孩子奶奶的手机,老人家没有接听电话。校长说了几遍,老太太怎么不接电话呢!
孩子从隔断间走了出来。“我去找我奶吧,我知道在哪。”
我赶紧说:“我和你一起去”。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做进一步的沟通。
校长也跟着走了出来。
我和孩子走得很近,怕孩子不接受,没有拉他的手。
“李**,你不愿意学习吗?”我小心翼翼地问道。
“我对学习早已经没兴趣了!”
“为什么会没有兴趣呢?因为父母,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有父母的原因,也有小学老师的原因。”
“哦”,我应了一声,没有继续和孩子说,而是转向旁边的校长,“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真的可能会伤害到孩子,我女儿小学时就因为一点小事儿而不喜欢数学老师,最后数学成绩也不好。”
这话,我是说给校长,也是说给孩子听。我知道这能引起孩子的共情,不用问他小学时受到了老师怎样的“待遇”,他心里已经知道有人理解他。
孩子在前面引路,很快到了奶奶家。
这是一所老宅,三间平房。两位老人在园子里摘豆角,看到我们来了,一边放下手里的活,一边说着感谢的话:“真的谢谢你们这些老师啊,如果不是你们找到孩子,不得急死我们啊,家族挺大,屯子里没几个人,都没地方找去。”
返回孩子家的路上,校长和学生在前面走,不知在聊些什么,我陪着爷爷奶奶,听孩子奶奶讲她11年前脑出血昏迷抢救十多天死而复生的事儿。
刚回到孩子家的小院,孩子的爸爸、舅舅和姥姥正好也到了。
舅舅和姥姥和我们打过招呼,急着进屋去看外甥了外孙了。
和孩子爸爸简单说了几句话,我们也随后进屋。
孩子和舅舅很亲,在西屋的隔断间里舅舅拽着外甥的手正在心疼地看着,耐心地劝着:“舅舅不是和你说过吗,不需要你有多好的成绩,只要你读书就行,把初中读完,如果不想继续念书了,可以上技校学点技术,没有知识打工都不行。”
我走过去坐在孩子的身边,从后面搂着他,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多精神个小伙,给我当干儿子吧,我自己俩姑娘,好几个干闺女,就缺儿子”。
“局长都要给你当干爹呢,你多有福啊!”校长在旁边附和道。
“愿不愿意给我当干儿子啊?”,我搂着他又问了一遍,孩子点了点头。
看来,孩子已经接受我了。
孩子舅舅和姥姥又对孩子劝说了一番,另一个房间,几个同事和学校的副校长也在对孩子的爸爸进行批评教育。
孩子的爸爸承认自己没有文化,不会和孩子沟通,一年见不到孩子几次,见到孩子没有温暖的关心,管教的方法虽然很少打孩子,但多半是骂。
校长还是关心孩子能否继续安心上学的问题。连续问了孩子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转到爸爸工作所在的县城寄宿制学校上学,放假能见到爸爸,你愿意不愿意?”
孩子说:“不去!如果到他身边,我得天天跑!”
第二个问题:“如果把你转到妈妈那边念书,你去不去?”
孩子摇头。
第三个问题:“回原学校念书,如果你在学校不开心,想奶奶或姥姥,你可以向班主任请假,由家长接走,呆够了再由家长送到学校,不行再自己翻墙跑出去,行不行?”
孩子点头说:“可以!”
“好!”,校长说:那咱们就君子协定,我说话不算数,就不是君子,如果你说话不算数,你就不是君子!”
“行!”孩子肯定地答应了。
家访成功了!
在要离开的时候,我说:“我干儿子还没加干爸微信呢,赶快加上,随时和干爸联系,如果校长和老师对你不好,你告诉干爸!”
孩子高兴的加上了我的微信。
我们返程了,道别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奶奶、舅舅姥姥,还有孩子的爸爸,对我们对孩子的关爱再次表示感谢。
我对我新捡的儿子说:“干儿子,和干爸再见!”
孩子笑了,挥手和我再见。
大家都说笑着:“还是局长收获大啊,捡了一个干儿子!”
回来的路上,我的干儿子在微信上和我交流,已经很溜地叫我干爹了。
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大家一致认为,是我的真诚打开了孩子的心扉,一声干爹已经挽救了一个孩子。
回到到单位后,校长给我打来电话,感谢我今天为学校为这个家庭所做的工作,他说:“我们学校做得还不够细致,还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只想着孩子在学校怎么能不出现安全问题,没有更多地考虑孩子心里需要爱,需要懂他的人。”
看到他真正的反思,我是欣慰的。我想他也许会向所有老师讲述这个故事,如果通过这件事老师们对每个学生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再多一点爱心,那么缺爱的孩子会少一分孤独,多一分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家长不懂爱,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弥补一些,这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