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世,希望有一个能好好说话的人。”
前阵子在网络上看到一份问卷调查,大意就是“如果能重新选择,你还愿意嫁给你现在的老公吗?”有人说:
“结婚以后,孩子我生,孩子我养,家务我做,钱还得我赚,嫁给他相当于给自己找了个不能自理的爷。”
“如果有人想要我老公的话,立马打包,顺丰包邮!”
“下辈子只想娶一个我这样的女人。”
这些留言有些言过其辞,带有玩笑性质,但是当90%以上的女人都是这个态度的时候,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在我的同事里,有不少经常吐槽男人的种种:他们不做家务,他们不带孩子,他们玩游戏,他们应酬多……她们经常精神紧绷,担心生活有什么变故,担心孩子教育不好,担心老公出轨变心……这些焦虑的情绪无处不在,是什么问题导致婚姻里的这种焦虑呢?这本《连接感》让你在婚姻中面对冲突,不知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的时候;让你感觉伴侣疏远,不知如何重建良好的互动关系的时候,教你如何运用同理心从伴侣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发展健康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改变对焦虑触发点和压力的反应,将可以专注于享受与伴侣相处的时间,建立连接感,从而实现真正的亲密关系。
《连接感》
夫妻治疗专家哈维尔亨德瑞克斯(Harville Hendrix)博士和海伦·亨特(Helen Hunt)说过,爱情的首要条件是倾听。遗憾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没有培养出很好的倾听技巧。我们太沉迷于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响应,所以无法准确地听到我们的伴侣在说什么。我们常常过分关注自己,因而无法真正倾听对方。在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就陷入了“3I误区”中:注意力不集中(Inattenetion)、打断(interrupting)插话(interjecting)。
我回想自己的婚姻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发现其实互相都有过类似的情形。
我说话,他在玩手机,隔了很久才突然抬起头问我“你刚才说什么?没听到。”
他说话,我心不在焉,如果情绪抵触,会说:“你总是想控制我。”
我说话,还没表达完,他说:“不想听你说这些,那是你的事,和我无关。”
他说话,我在想:“他就是对我有偏见。”
“沟通”有两种情况:沟,且通;沟,而不通。而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我以为我沟通了,其实沟了没通”的情况?我们理解的沟通是否只是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却极少关注到对方的看法?如果双方只在乎自己说得痛快,急于倾诉而不听对方的看法,只顾着表达情绪,再加上自己的臆测,那么说再多也只是无效沟通。
在亲密关系中,倾听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光要学会表达,还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倾听。
正确倾听另一半的“四步法则”。
1、聆听。
这里用了聆听,而不是听。聆听意味着你要全身心的投入,不能陷入“3I误区”。要专注于对方表达的每个字、词、情绪。同时,让自己保持对事的关注,他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哦,原来是这样的。
如果有情绪或者认为对方说的不对,特别想打断怎么办?深呼吸,关注他表达的内容,同时关注你的目标:我们是在和对方交流,我们是为了让双方关系更融洽,我们是为了一起解决问题。
2、重述。
等对方表达后,向对方反馈:“刚才我听你说到,......”尽量不遗漏要点,向对方重述你听到的内容,对方能感受到你真诚的态度,是在认真的想要沟通的。
3、确认。
重述后,向对方确认理解的内容是否正确,可以进行确认:“我理解的对吗?”。直到你能确定理解了对方的全部意思,没有臆测,没有过份解读。
4、肯定。
这一步很难,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不一致的观点,不一样的看法,而且很可能还抱着对立的情绪,如果在亲密关系中陷入非黑即白的误区会给双方沟通带来障碍。我同意你有不同观点,因为我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这里要肯定对方的观点、情绪。
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比如“站在你的角度,你说.......我觉得这是有道理的。”
“我刚才的情绪不好,说的是气话,我很抱歉,其实你告诉我的是……对吗?”
以前,我有一段时间很低落,沉浸于自己的情绪中,觉得有太多话无处可说,腐烂在心里,他都不会理解,所有的压力疲惫只能自己承担,沟通的第一步根本跨不出去。后来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我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自说自话,也就是说很多事我以主观代替了客观事实,先入为主的进行了否定。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想法是基于自己的感受和经验阅历,带有较强的局限性,所以在生活中,记住这四步倾听法则,再去做更深一步的交流,才能往有效沟通积极迈进,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能好好说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