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门阀,说白了就是一些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他们出现的很早,起码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开始活动了,尤其在春秋霸主晋国比较活跃,比如著名的六卿: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
后来,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门阀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更加集中了。比如千年望族---王氏,其先祖便是辅佐秦始皇兼并天下的王翦。
其实,在各行各业,执掌牛耳者,皆可看做是“门阀”。以教育界为例,那些千年中学亦不在少数,比如石室中学、苏州中学,百年级别就更是多如牛毛了。能进入这样的高中就读,与千年前的司马相如为师兄弟,但就吹牛资本就比别人高的多了。
但门阀并非一成不变,最近十几年,发迹于河北省一个四线小城的衡水中学,已俨然发展成了一个新的门阀。
门阀崛起
衡水,历史上并不怎么知名,能拿得出手的似乎只有老白干,甚至不如它下面的那个县级市---冀州出名,毕竟,冀州是九州之首,出过太多的门阀,比如东汉的袁氏,四世三公,妥妥的影响天下的氏族。
江山代有才人出,最近十几年来,衡水又多了一张名片---衡水中学。
这是一所始建于1953年的高中,前面几十年,几乎可以用“浑浑噩噩”来形容,高考成绩并不怎么出色,地区状元经常花落别的高中,也就是说,它有时候甚至竞争不过衡水代管县市的高中。
其实这样的教学成绩,放在很多地级市,依然是现象级存在,比如大名鼎鼎的苏州中学,它就竞争不过下面代管县市高中。
所以,衡水中学当年如果继续混下去,也没什么问题,至少还没到生死存亡的阶段。
但是,它在九十年代开启了深化改革。那不是细枝末节的微调,而是一种近乎壮士断腕的革新,十年后,它的本一率已经跃居全省第一了,从此再没下来过。
提到衡水中学,人们就会想到“刷题”,网上有太多这样的信息,跑步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每个人都手捧“红宝书”,在许多人印象中,衡水中学,就是靠这种“压榨”来换取成绩的提升。
我们知道,弹簧都是有极限的,你把它拉到一定程度,就再也无法回弹了,学习同样如此。超过人的极限,怕是再多的压榨都无济于事。
从本质上来讲,衡水中学,所做的,其实是建立了一种标准化流程。这种标准化的核心,就是效率。当你按照这套标准把方方面面的效率做到极致时,你的潜能也就发挥的差不多了。
一届届学生的成功,便铺成了衡水中学进阶门阀的大道。
门阀效应
一个新门阀的诞生,势必会对旧有门阀产生强烈的冲击,人们也往往会拿来做对比。下面我以苏州中学为例做阐述。
苏州,闻名于世的不仅仅是小桥流水,还有人文气息。自唐至清1200多年间,出了45名状元,占全国7.6%,在清代设立南北榜的情况下,依然占据了近四分之一的比例;进士,明清两朝更是出了一千多名;至于两院院士数量,更是放眼全国,无出其右。
这样一个曾经的状元府地、院士之乡,目前的高考成绩说“差强人意”都是高看了,比之苏北,更是望尘莫及。
其实,我们可以将衡水中学与苏州中学对调一下。
衡水中学所在的河北省,并没有拿的出手的高校,也就两所211,一个是曾经给的照顾性质的211---河北工业大学,另一个是号称总部在保定的华北电力。满打满算,河北的考生想上正儿八经的重点高校,只能通过外省,而外省招生名额有限,也就几千人。反观江苏,南大、东南、南师、河海、南理工、药大、南航......哪个不是响当当的?这些加起来,招生数量远超河北。
也就是说,如果苏州中学去了河北,怕是目前的地位都保不住了。
结束语
当年,出身太原王氏的王皇后,为和萧淑妃争宠,将庶民出身的武则天拉拢过来为己所用,最终自己被做成了醉彘。没错,武则天不是门阀,但是她将武氏打造成了门阀。
作为一个新兴的门阀,衡水中学已经开枝散叶,其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河北,它已经发展到了云南、江西、浙江、广东、四川、安徽、湖南、河南等地。可以说,所过之处,哀嚎遍野。所略之地,也是在那些旧有门阀手中抢过来的,目前,这种较量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