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受邀讲智慧教育,因此有了点自己的理解。智慧教育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服务学生的发展。由此又关切起核心素养了。
张华说,核心素养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我认同他们的观点,核心素养谱系中的每个素养都要在每门课中落实和体现,虽然学科不同,侧重点和权重可以不一样。
一线老师是否早就在践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是各种素养原来隐性存在于学科教学中,现在显性化了。如果是这样,我担心的事是核心素养在教学一线贯彻时可能轻松被消解。
专家说,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这是什么话???“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的归因是评价出问题。如果选拔和评价不变,基础教育就难脱怪圈。应试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考什么的评价量表,错的是如何选才的机制。
我们热切期盼与核心素养相应的考试和评价的变革。但是,考试和评价的事没有那么简单。如果高中教育均衡化了——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才可以逃出以“排序”为目标的中考魔掌,老师才能真的用心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话又说回来,显性化总比隐性的好。每次备完课,老师再审视一遍其中关切了哪些核心素养,会有一点点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