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无与伦比的金色时刻里,我被包围在一种深切的安宁里,也许它仅仅持续了短短的几秒钟,但我却在年复一年中感到了它的幸福。
《纯真博物馆》是诺贝尔得奖者土耳其大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一本长篇爱情小说。 作家根据小说的故事,建立了一座小型私人博物馆,取名为纯真博物馆。
本书描述1975年的春天,伊斯坦布尔,30岁的富家公子凯末尔与名媛茜贝尔订婚在先,却意外遇到出身贫寒的远房表妹——18岁的清纯少女芙颂。两人炽热的爱恋过后,凯末尔最终与茜贝尔解除了婚约,却发现芙颂早已离他而去。
凯末尔追随着少女的影子和幽灵,深入另一个伊斯坦布尔,穿行于穷困的后街陋巷,流连于露天影院。在被民族主义分子的炸弹破坏的街道上,在被油轮相撞的大火照亮的海峡边,在军事政变后的宵禁里,他努力向芙颂靠近,直到无法承受的思念使生活完全偏离。
为了平复爱的痛苦,他悉心收集起心上人的一切,她爱过的,甚至是她触碰过的一切,将它们珍藏进自己的“纯真博物馆”……
纯真博物馆坐落于伊斯坦布尔著名的古董一条街,馆内陈列的各种日常用品向人们展现了1970年伊斯坦布尔上层社会颇为独特的生活风俗。展品分为几个系列,每个系列都契合小说的一个章节,一共83章。根据小说中的说法,这些藏品都是由主人公凯末尔收集整理的,每件藏品都承载着他对毕生挚爱芙颂的记忆。展品中有一个大玻璃柜,里面装着4213个芙颂抽过的烟蒂,它们都是伤心的凯末尔攒下的。这里还收藏着各种伊斯坦布尔街道的绘画和地图,上面标注着小说的发生地点。博物馆一共四层,其中每件藏品都与小说相呼应,它们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即使博物馆和小说彼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帕慕克依然坚持这两种体验是相互独立的,“就算没去过博物馆,人们也完全能够理解小说,反过来也是一样。”
在帕慕克心中,建馆的想法在最初开始构思小说时就出现了。博物馆并非基于小说而建,小说也并非仅仅拘泥于描写此馆。两种想法相互交融,并体现在小说《纯真博物馆》和博物馆展品目录《纯真之物》之中。1990年初,帕慕克开始从废品店和朋友家搜集眼熟或者喜爱的旧物,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写作《纯真博物馆》的想法。如果合适,他会买下看中的物件并把它写进小说。有时一场偶遇能激发灵感,有时为了已经构思好的故事,作者还得费心寻找。
由于之前看过帕慕克的诺贝尔获奖作品《我的名字叫红》,被作家的奇特写作方法吸引。但也许《纯真博物馆》这本书描述得太仔细,书中的爱情也不太适合我的口味,对它有点小失望。不过如果我有机会去土耳其旅游,很有兴趣去参观一下这座“纯真博物馆”,看看主人公和芙颂的生活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