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家访,学校要求放假前要把重点关注的学生家访一遍。
上午只去了两家。一个是单亲家庭,孩子母亲一个带着三个小孩。
九零后的母亲大儿子已经初一,那么她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怀孕生子了。虽然说夫妻关系破裂,离婚是个人的自由,但是从这近一个月的接触,我发现阿豪与人交往不敢直视,总低着头,回答问题声音细若蚊声,这些表现可以看出他很不自信。其实他声音是比较洪亮的,也比较浑厚有磁性,但是他不敢大胆地表达,这多多少少也受到父母离婚的影响。
另外一个就是啊炜同学了,他算是班级里行为最需要注意的。抽烟(小学就开始抽的),骑摩托车,对科任老师说脏话,上课说话,作业不完成等等。他其实就是一开始就嚷嚷着要转学到稔山的人,上次的原因是他小学玩的同学大部分都去了稔山,所以他想去稔山,现在又得知了一个原因是他哥哥本来也在稔山读,难怪他那个时候一定要去稔山呢。
结果呢,他哥哥这个学期被稔山退回来了,去到了我们学校的九四班。他爸爸给出来的理由就是稔山的住宿条件太差了。其实据我了解,稔山的住宿条件是我们沿海片区最好的,宿舍里不但有空调,而且还有洗衣机。人嘛总要为自己的行为找点别人的借口,揭破他也没有多大意义。
我和家长如实反应了孩子在校的表现,提醒家长不能让孩子骑摩托车或许电动车。家长不以为然的神情让我觉得改变家长的观念比改变学生的行为难多了。
未成年人不能骑摩托车,为什么就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呢?大多数家长心理还是存在侥幸心理,他们总是认为车祸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就在上周培训期间,县城一所学校的学生骑摩托车把一位老师的婆婆给撞死了。学生还未满16岁,还不承担法律责任。难道不能追究监护人的责任吗?学校也只是让本校的老师尽可能地安慰失去亲人的同事。这对老师也很不公平,就因为是老师,就不能为亲人寻求合法的权益吗?
未成年人不能骑摩托车,每个周末作为班主任都在给学生强调。可孩子回到家,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交警遇到未成年人骑摩托车,也不敢追,万一发生车祸咋么办?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最大的责任难道不是家长吗?如果家长不给他们钥匙,不给他们买车,他们哪里来的车骑?
有些家长或许会狡辩说,孩子骑的是同学的车,那么如果老师已经告知孩子有骑车的现象,家长是不是该约束?说句不客气的话,未成年人骑摩托车有家长的纵容在里面。而骑摩托车发生的死亡率在未成年死亡的比例中占最高。
这么多年,我们所接触的未成年人骑摩托车的案例中,百分百都与家长的态度有关,家长不在乎不在意规则,有些家长自己都是违法者,他们意识不到生命的可贵。等到意外来临的时候,又开始怨东怨西,就是意识不到自己的的错误。
预防未成年骑摩托车,家长是最关键的一环,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只有家长观念上重视,那么就会减少未成年人骑摩托车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