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我看到了一张图片,下边一行字:“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时不时从我脑子里蹿出来,却一直没有理解其义。今天找了一下这句话的出处,看了这部电影。
揪心,疑惑,不理解,可怜。然而,这个“被嫌弃”的松子却是一种上帝般的存在,因为她能给予人无条件的爱。这种爱,让她遇到的几个男人都承受不起,或没有预料到。比如那个作家,最后以自杀谢罪,留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字条。
生而为人,而不是上帝或圣母。人有太多的局限性,优秀的人毕竟少数。况且松子遇到的,爱上的,基本都是一些社会底层的男性,性格上都有明显的问题,甚至是家暴。然后当他们感受到松子伟大的圣母般的爱的时候,空前的压力和无奈让他们选择了逃避,离开、自暴自弃,甚至死亡。
解构松子的爱,似乎是一种本能,来源于她的性格。她是个没有男人就活不下去的女人,她本能地倾尽所有,在孤独的地狱和男人的地狱中选择了后者,并努力地挣扎维系爱。她渴望能和眼前人长相厮守,毫无保留,飞蛾扑火般地填补自己内心的不安与苦痛。从她身上,我们似乎又看到了“性格决定命运”的例证。她的命运是悲剧的,但这种性格似乎是电影歌颂的。这让我有一丝诧异。
她的一生在旁观者眼里是苦难的。但电影中有句话:“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得到什么,而是他可以给予别人什么。”松子的一生,于他人或许是价值非凡的吧。但对于她自己,只有给予爱、渴望幸福,却一直被伤害的循环。
生而为人,所以不完美,所以有无奈和苦痛。小时候大家都向往完美的童话世界,长大后人们又总会慢慢地接受不完美甚至残酷的现实。松子在面对苦难时有着非凡的韧性,这是她身上的闪光点。
人世间的种种,似乎没有道理,又似乎都有道理。随着我们成长,似乎什么都变得可以理解。但,人的行为总有动机,这动机无非利己或利他,或为了满足某种更深层的利己或利他。似乎看到了这一层,便有了理解。
但理解不代表赞同。很多事情,可以理解,但不能原谅。理解是一种能力,原谅是一种选择。
很多人不再相信爱情。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选择,但也是一种放弃和妥协。两个相信爱情的人走到一起,定是件难得的、幸福的好事吧。愿天下相信爱情的人都被幸福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