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柳永美词,杨柳岸晓风残月,那清秋节左右可以看到晓风残月吗?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这是一首特别让人回味的晚秋离别之作。其中以萧瑟的深秋为背景,描写的有情人之间不得不的伤别,情感缠绵悱恻又跌宕深沉,雄浑与凄切并存,清丽与伤感同在,让人代入了最断肠的离别。
此年40岁的柳永,已经到人生最难堪的中年,他第四次落第,要知道很多人第一次落第就放弃了希望,何以柳永要执着考四次呢?他还真是为才所累。19岁时,他就以一篇“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闻名于杭州,传唱天下。
25岁时,他踌躇满志,进军仕途,参加科考,但是却意外落榜,原因让人难堪,原来柳永之名早已经传到京师皇帝那里,而且柳永喜欢歌舞酒肆的出入,各种传言也传到真宗那里。柳永的应试文章大气明丽,虽然有着年轻人那种蓬勃恣意,浪漫豪情,但宋真宗不是唐玄宗,他更需要那种脚踏实地的老实官僚,而不是像这种可以引领潮流的年轻人,会给社会带来未知的方向。
宋真宗亲自阅卷,说他的文章 “属辞浮糜”。柳永因此落第。
其实客观上来讲,宋真宗把握方向还是对的。
柳永年轻气盛,对这次落第愤愤不平,写下了一首嘲笑和抨击科举的诗。如果说这是个人小范围的抒怀作品,牢骚一下,没有太多人看见,却也算了。问题就在于柳永有一帮喜欢他作品的拥趸,这里涉及到一些落魄的文人,下层的歌女,以及对现实有所不满的官僚阶层,这首词就又发酵一样传播开了。
你看他里面写了啥“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大有此地不留爷,爷也不稀罕的叛逆。问题是还刻意用自己就爱青春风流,恶心了一把的科考。这是在冲击威权制度呀,我是皇帝,我也不能容忍。
柳永自己抒发完了,气平了,觉得真宗说得也对,反正在皇帝那里也留了个名,沉寂了六年,人生总不会总在轻狂的少年时代,觉得自己还有希望,于是继续参加科考。
皇帝对他当然有印象,但是印象恶劣。皇帝的报复来了,你不是喜欢浅斟低唱吗,要功名作什么。你继续。33岁的柳永第二次落榜。
柳永是官宦世家。他不考进士,年轻时可以依靠父母生活,都三十多多岁了,写诗应酬可以过一辈子?就算是给人做幕僚,那还是在士这个行列,能够重新入行,改做生意?进士之路成了生存的希望,然后36岁,第三次落榜,39岁第四次落榜。
人生混到这种程度,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人到中年啊。
京城是待不下去了,他在这里消耗了十年最好光阴,人家孩子都打酱油了,他爱的人,他娶不起,他的将来,一片黯淡。他只能去杭州,那里繁华,音乐事业发达,得用他中进士的才华去卖文求生,而且未来也不知道深浅。
清秋是指清美的秋天,这个时段通常在农历的八月下旬和九月上旬。
清秋节,却是特指的农历九月的重阳节,在宋朝,重阳节官假三天,民间的热闹可以持续前后半个月左右,登高,赏菊花,会朋友。城市里更是歌舞喧嚣。
但是那是别人的热闹,至少柳永已经落魄到必须离开了。
来送行的人,不多,只有可能是和他一样落魄无力的女子。像妻子送别丈夫,却又没有妻子那种男人在家族见证下,给予的安稳。他们是情人,是不得不分开的情人。更多的是经济上的无力吧,如果可以一起流浪,也不失为一种浪漫,但显然,柳永已经四十,那个送他的女子,和他产生了深厚的互相依恋的感情,也绝对不是普通的少女。
女子坚持来送,是带着期望,还是知道这是生离死别?这场面,也实在是够残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究竟有没有蝉,这让人很费思索。通常这个时段,是没有蝉声的,温度在24度一下,就噤若寒蝉。就是蝉是存在,但已经失声。
如果,没有蝉声,但是将自己形容成一只秋天的蝉,也会让人感到萧瑟。
比如李商隐名句初闻征雁已无蝉,蝉是一种无声凄凉的存在,不关于它是声音。
但是如果就像柳永说的,在重阳节的江边,下午一场暴雨之后,太阳出来,忽然有一两声幽咽的蝉声,那种情境,也不是没有。江边空旷,小的声音都会放大。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吃别离饭,那是吃得索然无味,但是黄昏的船,却准时要发。真正到了离别要来的时候,却忽然觉得了莫大的残忍。牵着手,互相看着对方,却再也说不出什么。
面对真的离别,有情人说不出再见这样的话。
张爱玲是乱世里坚强的女子,但她说,她害怕离别。母亲走的时候,她关起门不去送她,装作没有这回事,就是害怕面对真正分别的那一刻。
这对有情人想必该说的话都已经说了,但是当真正的离别来到时,那种冲击感仍旧是巨大的。
我这里同情那位女性,是什么力量,让她亲自送走爱人?
没有多少人能够面对这样的场景,比如男性来,她更要承受那种失去的苦楚和煎熬。
这也是这句诗几百年来,不断打动有情人的地方,因为真实而残忍。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这是柳永人生中年的笔力,他转头看见,无尽江水,千里烟波,那暮霭沉沉的尽头,是遥远楚天楚水,浩瀚江湖,他的船将像一片叶子一样,飘向那苍茫无尽的地方。
实际这是柳永在汴水边的感慨,并不是真的大江实景,但是这句话却成了吟咏长江的名句。
这是柳永心中压抑的壮怀和大气象。
也果真,但凡看见过长江暮色,荆楚美景的人,站在黄鹤楼上或者任何一处岸边,最容易脱口而出的就是,这句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呀!
这里有大江秋色的苍茫,更在苍茫中有那种面向未来的压抑和未知,混响成一片雄浑。
树挪死,人挪活,不得已的漂泊,或者是人生另外一个出口吧。
而且现在也不得不行。
重阳节自古是高会佳节,宋朝的重阳节也很热闹,但是柳永的这里,却是江边雨后,凄凉送别。至少在这个地方,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本该是团聚热闹的重阳节,却在这里面临漫长的分别。两个人为送别也准备了很久,没有太多的朋友,甚至只有他们两个。
那重阳节欢乐的气氛,就算有,也被江风吹散吧。何况,吃饭,送行,等船,两个人的寂寞,都被离别的萧索气氛强化。酒就算是喝了,此刻身心也冷了吧。
他是,她更是。
只能说柳永是真的有福气,一个女子,陪了他漫长的分别路。是她的执意吧。也许,没有以后了。他说顶多一年就会回来,女子的心真的这么笃定相信吗?
或者不相信又如何,他总是她最爱的最牵挂的,她尽力微笑着,带着眼泪。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写秋色秋江的名句。我今夜船上,等到一觉醒来,船已经离开这里。
我也知道,醒时必定是在江上,看着无限秋江杨柳,早上的风吹动柳丝,天边挂着一弯残月。
那么很多在秋天江边行走的人,会看到这样明丽的景色。
那么早上出现残月并不会天天有,只出现在每个月下旬。
那么这就和清秋节重阳节相冲突,因为重阳节属于九月初九,是上弦月,且在黄昏,和前半夜出现,比如白居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就是写出现在黄昏的上弦月和新月。
如果柳永是清秋节重阳节坐的船,他看不到第二天的晓风残月。因为有风,没有月,更没有残月。他看到的是黄昏和上半夜的新月和弦月。
但是这句诗为什么这么有名呢。如同上一句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晓风残月是写了江南水乡九月下旬的风致之美。
那么这首词里的离别是在重阳节前后,然后柳永写下它,是滞后的,是在九月下半旬的江上或者到达江南的回忆作品。
他将这一阶段各种清美的景色,都连贯在了一起,才烘托出那种惨淡忧伤的别离气。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是柳永的真心,在外面至少要呆上一年,可是外面再好,良辰美景,都是别人的,就算是有千万种好,你不在我身边,我更和谁一起分享?
就算是此情此情,别离痛苦,我又能和谁说?
正是因为这首诗是在真正农历九月下旬的暮霭沉沉楚天阔,江南的晓风残月里完成,是真正领略到了别离之后的不适和孤独,才分外觉得所有的良辰美景,都不敌你和的相守吧。
所以这首经过了酝酿的别离之作,才分外感染人心。
而暮霭沉沉楚天阔,晓风残月,也成为江南晚秋的名景。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