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跃迁》共读的第五天,《联机学习》应该是整本书中干货最多的,但也比较凌乱。今天最大的感受是切身体会了一次“高维度思考”,站在更高的维度,站在写作者的底层逻辑上,可以看到另一片天地。
听课感受
听完本节《习得高手“联机”战术 (解读第三章)》,书写您最大的三点收获。
第一点收获:知识晶体
这是古典老师提出的一个特别实用的概念,只有将知识进行组块化才能为我所用。
知识量不是重点,让脑子里的知识形成多少知识晶体才是知识提取能力的关键。如果你看了想不起来,张嘴就忘,明明记得但讲不出来,那就证明你脑子里没有知识晶体,只有知识豆腐脑。
看完书之后,我还是比较迷茫的,对这个技能缺乏体验,总也找不到感觉。直到看到关于显性知识的分享,我恍然大悟,知识晶体原来是一种整合能力。
显性生成显性:整合成知识晶体,知识晶体是素材层级,整合会让资源产生价值。
永澄老师在课上实际演示了完整的整合过程,而且是使用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各自整合了一遍,特别特别的精彩。
整合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价值,可以激活联想记忆,降低记忆难度。我终于明白古典老师为什么在专栏里那么喜欢画四象限、画流程图了,其实高手方法就在身边,只是没有去发现。
第二点收获:功利读书法
这个点虽然没有着重讲解,但对我确实造成了暴击。
同样的认知资源投入,会有完全不同的回报。认知效率低的人,都在做低水平的勤奋。牛人的真正秘诀是在最精华的资源上,以高很多倍的认知资源来学习,认知效率是你的很多倍。
一定要强忍住买书的欲望,极其功利地分配资源--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我自认为是一个很勤奋的人,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是围绕着学习打转。但几年下来,带给我最大的体会却是焦虑。我觉得自己陷入了 学习 -- 没提高 -- 焦虑 -- 学更多 这样的循环里, 像黑洞一样不断吞噬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反而在工作上、家庭上会提不起精神。
功利读书法让我有了跳出系统的视角,我的问题不是学的不够多,而是认知效率不够,知识性阅读的比例明显偏多。我希望把提高认知效率作为自己最优先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点收获:三层系统
这个应该是第一节课就提到的内容,我居然遗漏了,直到永澄老师再一次提及才醒悟过来。三层模型不就是系统思维的一个知识晶体输出么。
任何一个复杂系统都可以分为三层,从下到上分别是:有效层、悖论层和解决层。也就是说,在有效层中,任何小系统S1到Sn都是合理有效的,但是经过它们彼此组合形成一个新系统Scps(指System Composite,复合系统),很有可能出现严重的悖论,导致出现不可解决的问题。如果要解决的话,就必须增加全新的见识和维度,构成更高维度的系统Ssol(System Solve)来解决。
从书中讲解的例子看,这种思维方式非常颠覆,但是一旦掌握运用并不特别困难。比如关于认知效率,我自己就长时间陷入问题,缺乏三层系统的认知,会发现自己很挣扎但无法跳出。
边际成本递减:当你掌握一个系统思维,你就可以用一个套路解决若干问题,极其符合边际成本递减原则。
边际成本递减是永澄老师还给我们打的一针强心剂,越提升越轻松,而且我发现,这也是检验认知效率高低的一种标准。
回答问题
《跃迁》共读结束后,你准备启动一个什么样的联机学习活动?你准备怎么做?
我的想法是把自己的诸多学习资源与公司团队联接起来。
我自己是一名学习爱好者,但也仅限于自我的成长,这次要扩大范围。
具体来说分为三步:
- 将一些经典的学习资源在公司传播。
- 收集公司人员的成长需求和反馈。
- 进一步去获取学习资源。
希望能通过联机学习,一方面帮助自己把学到的东西融会起来,另一方面带动大家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