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岩磊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是座英雄城,在这里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众多传奇故事,像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绥阳五八暴乱、刁翎四烈士肃敌、沙河子剿匪等等,而八女投江的壮举更是可歌可泣,令山河动容日月失色。
1938年夏季,日本关东军发起“三江大讨伐”军事行动,旨在彻底肃清我东北抗日联军。经过数月的鏖战,抗联各部损失惨重,不得不向西转移。这一年的10月19日夜,第五军第一师所剩的100多人行进至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边,部队稍作修整准备次日渡河,并点燃几堆篝火给受伤的战士取暖。
可这一举动被远处的汉奸发现,日寇获悉后立即组织1000多人马前去围剿。第二天清晨,抗联妇女团的8名官兵先行来到乌斯浑河查看水情,此时日军突然向我驻地发起进攻。处在敌人包围圈外的女兵们没有选择撤离,而是在指导员冷云带领下返身投入战斗。
她们分成3个小组从不同位置向敌人开火,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日军果然被打懵了,以为陷入了我军的包围圈,忙抽掉主力杀将过来,第一师的官兵得以迅速突围,并钻入密林。师长又派兵去营救被困的冷云等人,可在敌人构筑起的强大火力网下,这无异于飞蛾扑火。
冷云眼见前来救援的战友纷纷倒在了血泊里,她与同伴们赶紧高喊:“同志们不要管我们,保住手里的枪,抗战到底!”然而这悲壮的一幕也暴露了她们的实力,日军发现对面只是几个柔弱的妇女时,便停止了射击,呜哩哇啦地喊着要捉俘虏。
8名女英雄很快就打光了子弹,扔出最后一颗手雷,她们便手挽着手肩并肩地迈向波涛汹涌的乌斯浑河。高亢的《国际歌》响彻云霄,纤柔的身形渐渐地消失在了浪涛之中。8人中,最大的23岁,最小的年仅13岁。她们像娇艳欲滴的牡丹,如璀璨烂漫的彩霞,更似光彩照人的洛神,将青春年华定格在了白山黑水之间。
1982年,当地政府在8名女烈士的殉难地修建起纪念碑,1995年再建“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全面展示了她们感天动地的英勇事迹。巍峨的纪念馆矗立在江畔,恰似一柄镇河的利剑,劈波斩浪挑落战争恶魔,又好像护佑一方百姓的女神庙,用正气与正义燃起平安香。乌斯浑河不再凶险狰狞,而是化作8位烈士的护法金刚,永远守护在女英雄们的身旁,并时时默念着:保家卫国巾帼不让须眉,八女大义牡丹花开富贵。
202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