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九月:奔跑、阅读与写作交织的三十个日夜

今天是国庆节,我早早起床,打开一盒月饼,取出一块绿色的,轻轻咬下。晨光中,我沿着健步通道慢跑五公里,呼吸着秋天澄澈的空气,整个人都清爽起来。

回到家,泡上一杯茶,我开始整理刚刚过去的九月。这个月,有奔跑的汗水,有书页间的沉思,更有无数个伏案写作的夜晚。

奔跑的足迹

九月的跑步里程113.5公里。虽然没能实现每日五公里的目标,但大多数黄昏,我都在林荫道上奔跑。耳机里的旋律伴着脚步声,急促的呼吸声在耳边回荡,那种大汗淋漓的快感,只有跑过的人才懂。

骑行数据略显单薄,只有87公里。除了回凤州老家那一次往返23公里,其余都是上下班的短途通勤。望着150公里的月目标,我告诉自己:十月需要更多的坚持。

书页间的悲欢

九月下旬,我终于翻完了陈彦的《主角》。忆秦娥在秦腔世界里的起伏人生让我沉思——事业上的辉煌与个人生活的失落,既有个人选择,也离不开时代的影响。

说来也巧,就在九月最后一天,我在凤县物资交流大会上,看了宝鸡高新区秦腔剧团的《火焰驹》。受《装台》和《主角》的影响,现在看戏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从夜幕初降到星斗满天,我坐在台下,数次被剧情感动落泪,也不停地为精彩表演鼓掌。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矛盾冲突确实是戏剧的灵魂,紧紧牵引着每个观众的心。

这个月,我还追着网络小说《我不是戏神》,阅读了320多篇公众号文章,在简书上浏览了1000多篇作品。文字的世界,永远充满魅力。

笔耕不辍

欣慰的是写作的坚持——简书和公众号都实现了30天日更,简书更是连续更新了2532天。有时候晚上十一点多,为了不断更,我还用讯飞语记语音输入。半个小时的语音记录,成就了当天的日更。

我怕一旦停下,就再也拾不起笔。

九月份,我还为学校完成了四篇新闻稿。每一篇都斟酌字句,力求完美。

教室里的光阴

这个月,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两篇作文:《开学这两天》和《这就是我》。批改作文确实费时费力,特别是今年初一班额大,改一次作文前前后后要花十几个小时。为了及时讲评,我不仅利用工作时间,晚上也挑灯夜战。幸运的是,每次都能在两个班讲评前改完全部作文,并选出优秀作品在课堂上展示。

九月份四周的周记记录着孩子们最真实的生活。他们爱写周末干农活的经历,爱写家里的猫狗鼠猪鹅。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动物的喜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我在公众号和简书上发表了九篇学生习作,并分享到班级群,希望能点燃更多孩子的写作热情。

教学进度紧,我完成了七年级上册1、2单元的教学。每个早读都在听写默写,但满分的学生依然寥寥。不过,坚持评选优胜小组让课堂活跃了许多,孩子们在竞争中互相促进。

完成了《春》《古诗五首》《世说新语两则》的背诵默写。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完全掌握,但大家都在努力。


九月的最后一天,根据语文学习积分,我对两个班的语文学习积极分子进行了奖励。看到他们开心的笑容,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时间的印记

记录时间,成了这个月的习惯:

453个番茄钟

253个小时工作

223小时睡眠

93小时阅读

50小时运动

39小时写作

数据显示睡眠碎片化严重,代谢紊乱的警告让我警醒——长期如此,有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健康,确实需要更加重视了。

站在十月回望

回望这三十个日夜的坚持——113.5公里的奔跑、453个番茄钟的专注、30篇不间断的日更——我忽然明白,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诗人,用行动书写着独一无二的史诗。

愿十月的我们,继续在平凡的日子里捕捉不平凡的诗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