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清凉多乐事
岁月静好常安康
今天是端午节,按这个小长假的计划,第一天外出亲近大自然,昨天陪了父母和家人,今天的时间,就自己在家里做做家务,看看书,看看剧。
各种外来节日、传统节日,把普通的日子点缀得有所不同。一早醒来,没有忘记今天是端午节,我趁早就出门采买,要用食物和植物把这个节过的更有仪式感一些。小区外面的那条林荫路上,新鲜的中草药,蔬菜水果摆了一长溜,最多的还是一堆一堆的陈艾。
我买了陈艾、菖蒲、麻柳叶,同时还买了苋菜(我们叫汉菜)炒来吃,买了半只鸭,准备炖汤。
其实也不太去想为什么要做这些,但越上年龄,对这些习俗越发看重,并遵从。也许这就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想起小时候的端午节,现在都没见到或者好多做法都渐渐变了。
端午,小时候老人们都称为端阳。其重视和热闹程度,仅次于过年,是一个很有仪式感、很隆重的节日。
印象特别深的是,那时家家户户要弄雄黄酒,门上会挂陈艾菖蒲。大人们会在当天清晨一早,在房前屋后用雄黄酒,围着房子撒一圈,据说这样可以驱蛇,在小孩的额头上蘸上雄黄酒,说这样蛇就不敢上你的床。
那时候,有条件的家庭,是要杀一只大大的白色的公鸡(如果没有白公鸡的话,也会杀一只其它颜色的鸡),家族会团聚一起,有肉吃有酒喝,会蒸新面馍馍,吃汉菜,大人也不会打骂小孩。我们家族的几个小孩,大人还会在午饭后,给到一笔比过年少一半的巨款,我记得一般是给到两毛或者五毛钱。
午饭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进行,大人还在吃肉,喝酒,聊天,小孩们三下两下、心心不在焉地吃完午饭,丢下碗筷,揣着大人给的巨款,急急慌慌地和村里其他伙伴儿一起,打打闹闹,一路小跑几里路,来到沱江河边的石桥古镇码头,那里会有抢鸭子和划龙船的比赛。小孩个子小,可以跑到最前面去看热闹,其实也看不太清楚,只是人山人海,鼓声阵阵,呐喊助威的声音,让孩子们特别地兴奋和好奇。
最主要是的手持巨款,人群中有卖各种玩意儿和吃食的小贩,大家会商量买不一样的东西,然后彼此交换着享用。我记得当时最爱买的就是李子和桃子(很奇怪,当时我们家就没有种各种果树),硬硬的,脆脆的,有些酸涩,但果香味着实比现在的果子强太多了。
记忆中,当天会洗热(药)水澡,端午的中午,大人们会在太阳底下放上一大木盆子,装上井水,太阳晒热后用来洗澡。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午那天百草都是药,所有的植物在那天都可以入药。大人们会把陈艾、菖蒲、麻柳叶、花椒叶、柚子叶等植物的叶子,缠绕成一把把的,放进大锅,熬成汤药水,给小孩泡澡,据说这样就不生疮毒,不会得皮肤病。
还记得,有一个现在想来都很神奇的故事。我初中住校时,床铺对面的那位同学,个子小小的,但她有一头浓密的秀发,又黑又亮又垂顺,编个独辫子,长过屁股下面。问她头发为何如此浓黑茂密,她说每年端阳的清晨,她妈妈会把她带到田间,用手把水稻苗上的露水收集起来,用来抹头发,梳头发,这样做头发就会又黑又亮……,无从考证这事儿是真是假,反正当时她那一头黑发,让我们特别地羡慕。
其实,关于端午的文化和活动仪式,我知之甚少。我看到如今,端午节的很多仪式在淡忘多年以后,有些地方慢慢在重视和恢复。
传统文化的魅力生生不息,愿中华传统文化引领世界的日子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