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关于读书的名言,我们都耳熟能详。在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读书依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根源。作为一名老师,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是基本的职责。如果自己没有一身正气,渊博的知识,又如何真真正正,踏踏实实履行这一职责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无疑也告诉我要做一个有范的老师,一个有学问的老师。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唯有守住读书的根,才能修成教师的魂,才能创新教学。在课堂上,才能做一个有智慧的新型教师,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课堂教学的问题,不断地参加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那一次经历让我记忆犹新。我上了一堂课文言文的课《诫子书》。文言文,我们都知道是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化精髓,中国自身独特的一种语言文化。
但是,在那一节课当中,听课的老师们给予了我在中肯的建议。很真诚地告诉我:“其实,你并没有把这种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给学生展现出来,没有用自身的语文素养去感染学生,而是普普通通、平淡无新的引导语。”虽然把课上完了,知识点讲完了,我深深地知道学生没有被我本身的语文素养所感染。没有深刻感受到文言文这种独特的语言文化的魅力,我意识到了这些和我自身的语言素养有着很大的关系。每一次历练都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成长。我深刻地知道,读书,大量读书,是作为一名老师教学的活水之源头,语文教师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