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人做好饭后,出来叫张秘书吃饭,见小兵仍在,于是说道:“小兵,来奶奶家一块吃吧。”
小兵不好意思地说道:“不了,我要回家了,出来很长时间了,我妈找不到我,又该发威了。”
小兵跟张秘书道别后,带着黑子转身走了。
罗老先生和老太太正聊着,儿子和儿媳妇把饭菜端了进来。
“你们年纪大了,进进出出的不方便,所以就在这里摆桌吧。”儿媳妇说道。
罗老先生见张秘书回来了,于是说道:“天德,帮帮忙吧。”
“不用了,来者是客,先入座吧。”儿媳妇婉拒道,“没有什么特别,都是这里的家常菜,怕你们吃不习惯呢。”
罗先生见儿时的家常菜摆满了桌子,说道:“整整65年没有吃到正宗的家乡菜了。”
“别客气,快吃吧。”老太太说道。
张秘书看到一大盆生野菜,于是问道:“这也是这里的特产吗?”
“蒲公英和苦菜,野地里挖的,我们这里都是蘸酱吃。这酱也是自家做的。”儿媳妇说道。
“原来野菜可以这样搭配着吃。”张秘书感叹道。
主人和客人边吃边聊着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吃完饭,老太太对罗老先生说道:“回来一趟着实不容易,别着急回去,让儿子带你到处转转。现在,山上的樱花正开得好。只是时间不凑巧,吃不上樱桃了。我的腿脚一年不如一年,没有力气上山了。我看你身体硬朗,应该没问题。”
这里是著名的水果产地,盛产的各类水果闻名遐迩,远销海外,罗老先生想考察一下现在的种植情况,于是便爽快地答应了。
“罗叔,吃完饭先休息一下吧,房间已经帮你们收拾好了。”林章之说道。
“不用了,我想跟你妈聊聊天。几十年不见,总觉得有说不完的话。”
“那好,我们先回前院了,你们聊吧,累了就去休息,旁边的房间是为你们准备的。”林章之说罢,和媳妇回了前院。
罗老先生让张秘书从带来的一大堆东西中取出人参,对老太太说道:“来得匆忙,没带什么东西,这两盒人参是我的一点心意。”
“来了就好,还带什么东西。这把年纪了,也不需要什么了。不过,既然是你的心意,我就收下了。”老太太平和地说道。
“还有一些台湾特产,让家人一起尝尝吧。听说,你有两个孙女,这两只表是送给她们的。”罗老先生取出了两个精致的盒子,递给老太太。
“劳你费心了,没想到你还惦记着孩子们。现在,两个孙女都在北京工作。大孙女早就结婚了,现在小重孙已经5岁了,算是在北京安家了。至于小孙女年龄是不小了,但一直是一个人。”老太太说着,拿出了一本相册,翻开第一页是一张全家福,“全家福,前几年拍的。这是大孙女,这是孙女女婿,这是外孙,这是小孙女……”老太太一一介绍道。
“致远兄就算年近九旬,仍是一身傲骨啊!”罗老先生感叹道,“两个孙女真是漂亮!”
“大孙女长得有点像我。”老太太得意地说道,“但小孙女像她爷爷,特别是那双眼睛简直跟她爷爷一模一样。致远最疼的是小孙女,只是走前没能看到小孙女嫁人,所以是带着遗憾走的。”老太太说着,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小孙女多大了?”罗老先生不知如何安慰,于是问道。
“35岁了。”
“跟我的小孙子一般大,我的小孙子也没有结婚。我有两个孙子,大孙子早就结婚了。你比我幸福,我还没有重孙呢。”
“不用着急,早晚会有的。为了小孙女的事,她妈也是每天着急上火。”
“是让家长们操心啊!”罗老先生感同身受。
“不过,着急也没用。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一切就看缘份吧。”老太太倒十分看得开。
“是啊!”罗老先生附和道。
“致远兄为什么喜欢小孙女呢?看起来大孙女更漂亮啊!”罗老先生好奇道。
“的确,大孙女比小孙女漂亮、聪明,但是小孙女小的时候嘴特别甜,特别会逗致远开心。只是,现在年龄大了话却越来越少的。唉,她妈总爱唠叨她,所以便不爱讲话了。记得小时候,小孙女最爱听故事。有一次,致远给她讲神笔马良的故事。听完故事后,她就用毛笔在影壁墙上画满了金元宝。致远问她为什么画金元宝,她说等到金元宝变得真的,可以用来孝敬爷爷。所以致远很喜欢她,连她画在影壁墙上的金元宝一直舍不得粉刷掉,只是后来日晒雨淋,自然脱落了。前几年,因为盖前面的院子影壁墙不得不拆除了,致远心里不舍,特在拆前与影壁合了一张影。看,就是后面的这张照片。”老太太边向罗老先生介绍一张张老照片,边回忆着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