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吴县县令袁宏道发现苏州人的三大怪事,六月荷花二十四,中秋无月虎丘山,重阳有雨治平寺。
古代苏州人在没有月亮的中秋节,也会涌到虎丘假装看月亮,现代苏州人如我们继续疯狂,明知梅花还没开放,小年夜,还是结伴扫园赏梅。
我们乘上地铁六号线,踏上快乐寻梅之旅。
第一站是虎丘,冷香阁的梅林果然没有动静,连花苞也还没有饱满,我们不泄气,虎丘百年以上的古树有一百多棵,我们寻觅古树名木也可以。
冷香阁小院里有两棵160年的黄杨,身姿妖娆、枝繁叶茂,石观音殿东和第三泉东各有一棵190年的银杏,那粗壮的枝干令我们怀疑有没有测错树龄?看上去比三百年的银杏也不差呢!
毕竟还是有惊喜,我们从第三泉转身走上致爽阁前梅林时,不仅正怒放的腊梅香气扑鼻,虎丘塔前的红梅蓓蕾,竟然隐隐地有了花意。(图一二三)
第二站是拙政园,池中两岛仍在封山养护中,站在远香堂北遥望雪香云蔚亭前的绿梅白梅,感觉不到一丝丝花意,而拙政园内各处的腊梅变幻着迷人的色彩,从明黄到浅红深红,醉人。
除了近五百年的文藤,拙政园内最古老的树是倚玉轩南侧320年的圆柏。
还有两棵210年的圆柏,一棵在绣绮亭西,一棵在雪香云蔚亭北。
香洲南侧有两棵极好的古树,一棵是190年的银薇,光滑的树干,轻轻抚摸,大树的枝梢都在微微颤动,王杰青博士告诉我们这树俗称痒痒树。
香洲南石桥西侧有一棵140年的黄杨,虽然不及虎丘冷香阁里160年的那两棵,但是它斜签着的身子俏皮地罩向通向香洲的石板桥,令人喜爱。
我很喜欢香洲西玉兰堂北的那颗200年的枸骨,苏州人叫它鸟不宿,树叶带着尖尖硬硬的刺,鸟儿都不敢在此停留,而枝叶间红红的果实,喜庆。
远香堂东南160年的枫杨树高大粗壮,可惜最近也被封禁了,我们隔着三米多的距离仰望枫杨,感叹着仰慕不已。
走过松风水阁,意外发现小沧浪打开了久闭的大门,回身向北看那美丽廊桥小飞虹,但是且慢,我们主要是来看夹在松风水阁阁小沧浪之间的那棵150年的榔榆的,沧桑的树干空心了,但是这树皮好好看!
120年的一棵柘树在荷风四面亭曲桥东,进入西花园之前,可以在柳荫路曲尽头看一眼140年的枫杨树。
西园有好五棵古树,倒影楼北有130年的白木香,虽然枝叶还没开始萌动,居然有学友闻到了香气,真的吗?我鼻子不好,无福享用。
倒影楼北还有130年的木瓜,可惜濒危了。
倒影楼前浮翠阁东有两棵130年的黄木香,花开季节动苏城。
所有拙政园古今植物中,我最爱的是卅六鸳鸯馆南天井130年的白皮松,站在留听阁前平台上望向东南天空,那一丛散开的树稍如画在天空中的雪景,美不胜收。
点点数,拙政园志中罗列的18棵古树,我们找到了15棵,还有待霜亭东南150年的圆柏和在雪香云蔚亭北210年的圆柏,因为封山无缘靠近。
还漏了一棵130年的枫杨,说是在绣绮亭,我们回头寻找,确实有,但是没挂牌,不知是不是?
第三站是狮子林,这里最主要的目标是劈梅,大门口和入园小院还没有劈梅踪迹,踏进燕誉堂却有了惊喜,案头摆放的分明是一盆盆精美的劈梅,花苞已经饱满,蓄势待放。
狮子林古树名木不算多,如下:
1、桧柏,380年,五松园平地;
2、银杏,380年,问梅阁东南假山上;
3、白皮松六棵,均为120年,五棵在花篮厅南假山上,一棵在立雪堂平地;
4、桧柏,120年,花篮厅南假山上;
5、木瓜两棵,120年,问梅阁东、西土山各一棵;
6、紫藤两棵,110年,都在接驾桥东平地。
各处小院都有劈梅,离开时的最后一眼,是立雪堂的新布置,西窗整面的屏幕,滚动着倪云林的画,卧龙梅在画中绽放,美!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本来我是不好意思出门的,但是我哥和我家先生一致让我放心出门,他们说一切都有他们。
果然,我妈妈已经安全出院回到哥嫂家,我踏进家门时,年夜饭都已准备就绪,直接上桌大快朵颐。
妈妈恢复良好,坐在轮椅上一起吃年夜饭,红光满面,一点都看不出是刚刚大手术五天的八旬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