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又一次地开园博公益课,每一次都有众多学友热情捧场,有的学友竟然已经跟着我三刷四刷园博了。
在大家的激励下,我也情绪高涨,每次都想出花样变化着来讲。
这一次讲的是植物,园林里的古树名木,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花讯,特别是近在眼前的梅花,春天第一个登场的佳丽。
据《苏州市城区绿化志》:苏州境内现存古树最年长者,当推光福司徒庙汉柏,历经1900余年。四株古柏形态各异,清乾隆帝南巡,为之题名“清、奇、古、怪”。
穹窿山宁邦寺有南宋时(约1140)韩世忠栽瓜子黄杨一株,今犹存,一干两杈,如“双龙飞天”。
古城内,府城隍庙曾为三国周瑜故宅,有周瑜手植柏,可惜于20世纪50年代占庙办厂时被砍伐。
承天寺新随里现存一棵500年的古银杏,传为张士诚踞苏州时所植;虎丘申公祠一棵古香樟,传为元末常遇春围困苏州时栽。
园林内,网师园有930年的古柏;怡园有一棵树龄630年的银薇;拙政园有文徵明手植紫藤,近500年;留园500年的银杏;沧浪亭270年的紫藤;拙政园200年的百年枸骨;艺圃的百年枳椇,等等。
苏州古典园林的古树名木中,银杏最多,12棵,圆柏其次,11棵;白皮松第三,10棵。接下来是黄杨、紫藤、桂花各六棵,枫杨、柏木各五棵,等等。
我们在序厅讲各个园子的压园宝树,讲它们的特色花,讲一年的花事。
从狮子林梅花、沧浪亭兰花,然后到留园赏牡丹,去网师园看芍药,终于等来艺圃蔷薇花廊养眼养心,夏天拙政园的荷花,秋天满城的菊花,深秋初冬,看天平山的满山红叶,遍布苏城内外的银杏叶飘飘扬扬,迎接皑皑雪景。
文震亨在《长物志·花木卷》中说“弄花一岁,看花十日。”我们爱园人,是一年读园,只为花忙。
然后我直接绕过历史厅,带大家到拙政园模型前认识拙政园的古树名木,以及与花卉相关的建筑名称。
芙蓉榭、秫香馆、梧竹幽居、海棠春坞、枇杷园、远香堂、倚玉轩、松风阁、玉兰堂、十八曼陀罗花馆、柳阴路曲、留听阁,等等。
讲解从9:30开始,一直到12:30刹车,然后有空的学友就跟我去拙政园,按着单子实地寻找古树名木。惊奇地发现,每棵树的年纪都比我从《拙政园志》中摘录下来的拙政园古树名木加了十年。
哈哈,也对,《拙政园志》是2012年出版的,现在可不要加上十年吗?
每次走读都有收获,今天在拙政园纠正了我好多认识误区,绣绮亭前210年的圆柏,我之前都想当然地错认了另一棵苍老的枫杨树;倒影楼前130年的黄木香有两棵,今天终于找到了它的身份证,原来在架子上的另一棵,不是竹笼里的那棵。
还有还有,雪香云蔚亭的抱柱联拿掉啦,不知道是去维修呢,还是要换联?
园林迷们还记得那联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虽然跟冬亭不太搭吧,毕竟从我们懂事起那联已经在那里了,一时没看见,竟然有种空落落的感觉。(居然忘记拍一张空荡荡的照片了)
《入若耶溪》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我跟学友们约定,一月还会再讲一次园林植物,到时候我们去狮子林实地寻古树。
对了,今年小年夜我继续带大家结伴扫园赏梅,报名帖一发出去,30个名额秒光。
下面是我从《拙政园志》上摘录的数据:
1、紫藤,450年,园林博物馆大门西侧;
2、圆柏,320年,倚玉轩南;
3、圆柏两棵,210年,一棵在绣绮亭西,一棵在雪香云蔚亭北;
4、枸骨,200余年,香洲西玉兰堂北;
5、银薇两棵,190年,一棵在香洲南,一棵在东花园草坪中;
6、枫杨,160年,远香堂东南;
7、圆柏,150年,待霜亭东南;
8、榔榆,150年,小沧浪前水池边;
9、枫杨,140年,柳阴路曲西;
10、瓜子黄杨,130年,香洲南;
11、枫杨,130年,绣绮亭;
12、黄木香,120年,浮翠阁东;
13、白木香,120余年,倒影楼北;
14、白皮松,120年,卅六鸳鸯馆南天井;
15、木瓜,120年,倒影楼北;
16、拓树,120年,荷风四面亭曲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