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也谈干国祥老师的童话作文课
微信上认识的干国祥老师,偶尔在他的朋友圈看到他本人的照片:带着幅学者眼镜,头发略长,有点斑白。最深的印象是精瘦。当然最吸引我的是他发在朋友圈的文章: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生活精句以及他用摄影镜头拍下的各种生活随手拍,透过他的摄影作品可以感受到镜头后一双敏锐的眼,善于捕捉散落这世界的各样美,再加上他敏锐哲思的文字,大概可以猜出这首先是一个很有点生活情趣的男人,不肯随众,眼光"毒”到,很有自己的思想见解。我愿意把他想象成驾着祥云野鹤的世外高人。
同样只是在微信朋友圈上欣赏了干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学写童话》。通过何捷老师的文章大致了解了该课堂的流程:漫谈童话入题→呈现群组故事(《丑小鸭》《灰姑娘》《哈利波特》《射雕英雄传》《基督山伯爵》《琅琊榜》)并寻找故事中的关联→发现出“原型故事”(这些故事都属于《丑小鸭》的不同版本)→创建故事模型,搭建故事框架→提供例文,引导思路,进行习作。
很遗憾无法亲临观摩干老师的实际课堂,但从何捷老师《教得上位才教得精彩》一文中,同样领略了这堂课的精妙。我不想陷入专业化的点评模式中,只想作为一个一线语文老师,谈些自己的粗浅感受。
首先还是从干老师那一双独到的眼睛说起吧。这样的一节作文教学设计,很显然,只有眼光犀利的行家才能想得到上得出,干老师的这种教学理念直切作文教学要害,把脉习作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块一一创作思路的构建。何捷老师说这是建模,我觉得就是现在盖房子的搭框架,框架结构有了,再自由地进行填充修饰。或者说干老师这是在上一节素描课,带学生先从骨骼轮廓描起,然后填上肌肉,描出肌肤细节,最后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素描。不管哪一种譬喻,都离不开干老师那双眼,他越过常人之所见,透过皮层,直接越过肉层,直抵里层,甚至一眼洞穿到骨髓。千难万难的作文习作教学,难在于老师不知道应该教什么:是进行选材甄别,还是谋篇布局,是遣词用句的斟酌,还是进行观点主题的提炼。是教"这一篇”就行,还是教"这一组”好呢?多数的一线语文老师都是在摸石头过河,陷入“盲人摸象”的局限。干老师的这一节课,如石破天惊,给了一线语文老师很有启发意义的习作教学思路。
干老师在朋友圈发送何捷老师的文章时,有这样的一些前言,此课必须在如是理念背景下来理解才不会偏差:1阅读重于写作2写作重于作文3作文是一种非常有限,但必不可少的规范训练。4作文教学必须有“建模”思想。5只有变式才能一次次显示无法用语言和图式完成的模型。
干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冲击,他的这些话给了我更多的思考与共鸣。干老师旗帜鲜明地提出阅读重于写作。这一条我深感于心。整个小学阶段,习作教学从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片段习作,到中高年级的写人写事写景,可以说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成了语文的重中之重,但似乎吃力不讨好,众多学生在经历频繁的练笔(日记、随笔、课后小练笔、单元习作等等)之后,到初中高中乃至成人对提笔写东西的热情呈递减状态,或者说写作的热情在小学阶段已然被消耗得差不多,被要求写被布置写是小学生习作的常态,但凡有过写作经历的人都知道,缺乏写作动机的任务式创作是痛苦的。有时只能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无中生有空穴来风,只是为了完成老师要求完成的作业,很多时候就写成了无病呻吟无感而发牵强附会或者高调伪装。可以说,这种状态下儿童原创作动机几乎为零(所谓的原创作动机即自发的、主动的、由内而外喷发式的写作目的。)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初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感知世界的开始,耳听眼见手摸身感,所有的孩子都如朱自清笔下《春》的种子,欣欣然睁大眼,好奇地观察着了解着这个世界。在这样的一个阶段中,创造更多利于孩子感知体会生活的机会大于一切。阅读正是孩子们通过第三方途径感知了解大千世界的快捷通道。阅读的过程中,有哲人先知各异的人生观察角度,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快意舒适,有凭借一纸黑白文字任思绪驰骋天地间的天马行空。阅读是春风是阳光是雨露,滋养刚入土的种子,孕育着种子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所以说,小学阶段阅读重于写作,阅读是自外而内的汲取吸收内化的过程,而写作是自内而外的感悟喷发表达的过程。小学生的作文称不上写作,写作是个人对世界感知见解意愿思想的个性化表达。人生初阶段,孩子的习作表达自然提升不到这个层面上,所以只能用习作,即对语言文字的初步学习应用,更多的是对语言文字的临摹规范学习应用。这也就是干老师所说:“作文是一种非常有限,但必不可少的规范训练。”我觉得应该再加上文字二字,习作本质上来说就是文字的规范训练而已。这又得绕回阅读上,没有大量的充足的阅读为铺垫,怎么可能有规范的文字运用意识!干老师在这一节童话习作课上,一开始就出示了一组故事,我琢磨了下这一组故事,《丑小鸭》《灰姑娘》应该在小学一二年级听过看过,《哈利波特》三四年级可以看完,《射雕英雄传》和《基督山伯爵》适合五六年级学生阅读,《琅琊榜》则属于成人世界的作品了,这还得基于平时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才可能通读过这些作品。很显然干老师绝对是一个极端享受阅读并从阅读中出来的高手行家,所以他能从众多的作品中剥离出了这些作品的共性:故事性作品的“套路”,这样说有点不妥,但这的确就是干老师的过人之处,他不仅是一个教育者,也是一位创作者,更是一位洞察世界的智者,他知道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还是回到干老师这个人本身吧,看过他的一些文章,大多犀利洞见!更难得他脱俗,却又富有生活情趣。我本能地想到一个词可以来概括他:骨骼清奇。骨骼清奇者,大多有一双透亮洞察世界的眼睛,赏得了世间奇花异草的美,又看得穿世界纷繁万象下的本质,有一颗睿智玲珑的心一一稚拙纯朴快乐的童心,不拘泥却又淡然长远的目光。听说他创建自己的教育集团,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开发不一样的教育疆土,但更希望,看到未来的路上,有许许多多如他一般,不一样的孩子,在茁壮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