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那么长(19)

上班时间长了,对厂里的环境越来越熟悉,最初的孤独感慢慢消失了。工作暂时还是在织造车里锻炼,车间主任没有给我安排具体的岗位,所以,我整天就是一个闲人。每天下班后,吃住在厂里,有空就去家属区转转,辅导辅导王四妈女儿的作业,晚上临睡前还是习惯性的骑车出去兜一圈。

同学之间都已失去了联系,以前还经常写信,现在只能把想念放在心底。好在和表妹的书信往来一直没有中断,基本上一个星期就会有一封信,给表妹写信成了那段日子里最开心的事情。

有时我在王四妈家里,还会遇到校友,他爱人在纺织厂上班,要跟着厂里车间三班倒,女儿还小,需要有人照顾,所以,他平常很忙。有一天,他突然拿来一叠手稿,请我帮他抄一下,要同时抄写几份,寄往不同的编辑部,那是一篇关于纺织印染方面的专业论文,我花了好几天才帮他抄写好。

王四妈让他帮忙把我调出车间的事,他说已经跟厂长打过招呼了,有机会就把我调到他负责的部门,暂时只有化验室可以插进去。

那时我还不懂,在厂里也没有关系,能够调出基层车间当然是好事了,化验室怎么着也属于技术部门,说不定在那里还能学到很多东西呢。

正式调令是快过年的时候下来的,由于我在车间没有具体的岗位,不需要交接,手续办起来很简单,我拿着厂部的纸条到车间办公室,跟主任打个招呼,再去车间附房里找到师傅,和他说一声,就这样,我就离开了呆过几个月的车间,然后,去楼上办公室里找到校友,请他带我去化验室报到。

化验室在厂区西南角,锅炉房旁边的二层楼上,通过一个锈迹斑斑的楼梯上下,大门朝西,西北风吹过来,爬楼梯的时候有点颤颤巍巍的,站在门口,可以看到院墙外的串场河静静的流过。

化验室本来有两个人,一个男的是李师傅,一个女的是袁师傅,校友把我介绍给他们,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让我跟着他们好好学习。

我在学校学的是机织工程,对化工方面一窍不通,看到那些瓶瓶罐罐,烧杯吸管什么的,头就大了,现在没有办法,想要离开原来的车间,只能听从校友的安排,先来这里来过渡一下。

过来上过几天班,发现化验室的工作也不忙,每天就看到李师傅去楼下车间,拿上来一些棉纱和毛巾坯布,对棉纱的毛效做一下测试,测试结果就成为车间染色的依据。我以前在织造车间就发现了,厂里除了花型有些改变以外,毛巾上面的颜色改变并不多,染色车间只需要根据以前的配方生产就好了,只有需要新的颜色了,才会由化验室打样,确定染色配方,再交到车间生产。

可能我是校友介绍过来的,师傅们都给点面子,他们对我都非常好,有什么问题都会毫无保留的教给我。李师傅年长一点,性格有点迂腐,说话做事有板有眼的,平常和我说话不多;袁师傅是个女的,很热心,问东问西,很关心我,平时一有空就坐在办公桌前打毛衣。

化验室在厂区西南角的楼上,平时很少有人过来。我们除了和车间交接工作,平常就呆在楼上,有时下班一打开大门,突然看到冬天的夕阳嫣红无力的浮在城市西面的天空,有种重见天日的恍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之一 九十年代初,我在一家国营化工厂上班,当时正值企业改制,本身我们工厂效益就不好,有关系有背景的职工,相继从工厂...
    不听涛改观海了阅读 1,783评论 0 1
  • 在太行山山脉环绕中,有一块宝地,形如聚宝盆,是一个福泽绵绵的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一条长长的公路,由北到南把大山的两...
    天涯雪川阅读 745评论 0 1
  • 第二章 步入青年 第一节 离乡 1969年11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小兴国从家里出来,经过渡船口乘小木船过...
    洛北河刘泽清阅读 681评论 2 2
  • 文/无诗雨 01 转眼间夏天就过去了,进入秋天。小婉的心思重起来了,因为过了今年,她就27岁了。事实上,自从大学毕...
    无诗雨阅读 1,027评论 6 8
  • 之一 九十年代初,我在老家的化工厂上班,同宿舍有个同事叫小古,市技工学校毕业,个头儿不高,人长得白白胖胖,戴一副金...
    不听涛改观海了阅读 594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