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之时,校长布置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读一本书《做一名有思考力的教师》。自从把书领回家后,一直高搁在书架上。现在邓老师希望我们每天写晨记,我总是绞尽脑汁,纠结于今天写点什么。因为我是一个宅家分子,几乎不出门,也就缺少了一些生活素材。昨晚问我老公,我该写点啥。我老公就给我指了一条路,把学校布置的任务,变成每天的晨记,这样日积月累,你就可以写出很多东西了。
这让我醍醐灌顶,说干就干。找到书,先看目录,看到第四页,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写的一篇文章——《今天你示范了吗》,福至心灵,我一下就被触动了。
这不就是咱们每天早上上课的样子吗?邓老师每天早上就是这样给我们做示范,教我们学吟唱的。事实证明,这样示范上课的效果特别好。
翻至第144页,这样的文字就是我们每天早上晓窗书会里的真实写照呀。
“教学就是这样,学生不会,你还老在讲讲讲,不如直接做给学生看。”
“当好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说起来也容易,多多示范而已。示范,儿童看得见的教学,最走心。"
“示范,有点简单,有点朴素,有点笨,但很有效。”
我也喜欢给学生示范。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培养学生爱阅读的好习惯,总是叨叨叨地讲一大堆道理,苦口婆心的,但没有一点儿效果,学生基本上不理我。为此,我时常懊恼,备感无力。有一次,我吃完午饭,坐在讲台上看《笑林广记》,一时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笑出了声。学生非常好奇,纷纷围上来一探究竟。“徐老师,你在看什么书?”“徐老师,什么事情这么好笑呀?”我顺势就给学生讲了几则小故事《贪官》、《贽礼》,还有讲颜回和子贡的《借粮》,眼与眉毛的《争坐》等等。没想到的是差不多半个月后,一个女生来问我:“徐老师,你看完《笑林广记》了吗?”这一问使我老脸一热,因为当天讲完故事之后,我又被别的闲书给吸引走了,《笑林广记》就被我搁置在茶室里了。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这么问呀?你在看这本书吗?”她自豪地说:“是的,那天回家我就让妈妈买了这本书,总共有11卷,我已经看完6卷了。徐老师,你呢?我是不是看得比你多了?”边上又有两位男生说,他们也买了这本书,还和我分析了他们的书与我的书之间的不同点,又叽叽喳喳地和我分享他们看到的故事,以及他们读文言文的方法。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真没想到,无意之中的一次小分享,居然带动了几位学生去看《笑林广记》,这可是文言文啊。
有一段时间,邓老师带着我们读《三国演义》。于是,那段时间,这本书就成了我的随身书。我上完课时,会坐在讲台边静静地看书。学生又围上来了:“老师,你在看什么书?”“《三国演义》呀!”“老师,你给我们讲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吧。”我立马就开始行动,打开投影仪“咱们就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吧!”一段时间之后,班里慢慢地就出现了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
后来,谢洪霞老师带着书友们轮流讲《水浒传》。我第一次在微信群里用语音地形式给大家讲故事,实在有些担忧,不知道自己会讲成什么样子。于是,我就在周三的阅读课讲了《杨志卖刀》,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一直追问我下次讲是什么时候,讲什么故事。我也信心倍增,在“接力读水浒”群里讲的每一个故事,我都先讲给学生听一遍,一举两得。果然,班里的《水浒传》也陆续地出现了。大家看得很来劲,下课再也不用去唠叨“文明休息,不要追逐吵闹”了。
我并没有特意去学生面前示范,但是这样的言传身教最走心。我并没有能带领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去读书,但是我想,如果我能用自己的示范影响一部分学生,哪怕只有几个学生,也是挺有意义的。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的::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如何去推动,如何去唤醒,就用管建刚老师说的“示范”,这是简单而又很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