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时,又是一年团圆时。不知有多少新婚夫妇可能为了中秋、春节之类的传统节日回婆家还是娘家而斗智斗勇。又不知有多少老人为了期盼儿(女)回家团聚而忧心忡忡。
2015年春节,已经是结婚后第六个春节了。这年春节怎么过、在哪过为我们带来不少的麻烦。一直以来,春节这么重大的节日都是在两边跑的,但年夜饭通常都在我家吃。这一次她提出来要回她爸妈家过吃年夜饭过节。
“老公,今年春节我要带孩子回我妈家过大年,你看跟我们一起还是陪你爸妈?”坐在附驾驶位置的她严肃地对我讲。
这句话把我惊住了,我心想,这句话也太强势了,隐含很多决定啊。一直以来对于这个问题似乎她都非常尊重我的意见的,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强势?那一瞬间,我还没有反应过来,也没有想清楚这道底是什么逻辑。我假装没有听见,继续开我的车。
透过余光,注意到她神情严肃,似乎心有不悦。
我继续开车,车内安静极了,静得到我能清楚地听见自己的心跳。
大约10分钟后,她先叫答应我,“老公,你有没有听到我说话?”然后重说了一遍开始给我说的话。
这次听得真切,再也不能沉默了。
可是过年过节的,父母孤怜怜的,我觉得有些忧心和不忍。我也能想到她父母不也是自己过节吗?都好几年了,虽然每年节前或节中都有探望,但毕竟没在家吃过年夜饭啊,但我仍然难下决定。
就因为她这句话的意思,就表示了她和孩子一定会回去的。至于我,如果随她们一起,那我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如果不随她们一起,那我们这个小家岂不是过节又分开?
“你怎么不说话呢,到底怎么想的?不管你怎么决定,反正我就这么定了!”她生气地说道。
我心里还是难以决定,但我发现了她说话的另一个问题,于是我转移话题。
“你记得咱们以前不是认真沟通过吗?重要的问题要商量。”我语气还算平和,“那你今天为什么先决定了才跟我说,都不跟我商量呢?”。
“我这不是跟你在商量吗?你别扯这个,反正我已经决定了,你爱怎么办怎么办吧!”她声音大了许多。
结婚这么久,我能非常准确地注意到她情绪已经非常激动了,而且我也很清楚从那10分钟开始,她心中的这团火就开始烧了。
“也许我们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呢?先不着急吧!”我安慰地说。
“随你怎么的吧,反正我已经决定了。我就是通知一下你而已!”她回了一句。
还好我看过《关键对话》那本书,这个时候是典型的失去了安全对话的环境了。我也只好不再讨论这个话题了,不过她的情绪还在。
“我知道刚才是没及时对你的提问作出回应,是我的不好。”我说道,“我之所以没有作出回应确实是因为我没有想好。但我无论如何我还是应该先回应你的话,哪怕是告诉你我担心什么。”
听了我这样讲,她唠叨地批评了两句,情绪也就渐渐消了。
但是事情还没有完。这个问题到底怎么决定呢?回到家以后,我认真想了很久。
如果不随她们去,我们一小家人没在一起过节,那岂不是也违背我要与父母聚的出发点了,给孩子一个不好的示范?如果我去了,那父母怎么办?第一年才搬到这座城市来,才过得第一个春节就两老单独过?作为儿子我余心不忍。
瞬间,我发现我陷入了老婆给我的假设前提了,就是“她带孩子回娘家”这个事情成了假设事实。我像排除万难,终于寻得突破那种喜悦。于是我围绕这个问题,开始打起了主意。
下班回家,主动做饭,主动洗碗,那表现得让她都觉得我一定有什么事要求她。
最终我还是谈了这个问题,能不能让她不做这样的决定?
这一次,她也给我解释了。哥哥在外地安家,好几年没回家过大年。今年哥哥回来过大年,她想一家人团聚一下。而且,她嫁给我这几年也没提过这方面的要求,她的父母也不是特别刻意强调。但作为女儿,她这次真的这么想的。
完了完了,我感觉要崩溃了。她说的于情于理,我不能拒绝呀。可是,我真是不想小家分开过节,也不愿父母第一年来这里就单独过大年啊!怎么办呢?
又过了两天,突然不知道是哪道灵光出现,我开始理性的用工作上的方法来分析这个问题。
我的诉求是和老婆孩子,还有自己的父母一起过大年。
她的诉求是和父母还有哥哥一家人一起过大年。
这么一分析,不是很明显有答案了嘛,没有提在哪里过呀?没关系,其实质就是只要人在一起过了大年那不就完了吗?这时候我感觉自己特别成功,比高考解出最后那一道超级难题来兴奋。我还抛出一个观点:“只要人在一起,家就在,无论在哪儿。”
于是我拿着我的观点,与老婆商量:“邀请我父母上她父母家过年”。她欣然表示同意,于是我们分别去做各自父母的工作,也特别顺利。很快这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那年春节,一大家子人一起过,其乐融融。
日子过得真快,又是一年中秋节了。
这次这个小节,我们又安排各有去处了,人都没在一起。没有争吵,没有矛盾,一切正常。
原来,在哪里并不重要,只要人在一起就是聚,只有心在一起才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