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史》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国的历史很长,关于中国历史的叙述很多。有的出自中国人自己的手,有的出自其他国家的外围观察,区别在于观看历史的位置不同。自己写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民族情感和前人的判断,容易灯下黑,而旁观者则可以抛开这些因素的影响,更加客观的描述事实。哈佛大学出版的《哈佛中国史》区别于《剑桥中国史》的专业和《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的通俗,两者兼顾,值得一看!

《哈佛中国史》共有六卷,早期中华帝国秦于汉,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世界性的帝国唐朝,儒家的统治时代宋的转型,挣扎的帝国元与明,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这是关于中华帝国的历史,如果把这段历史比做一个人的话,秦与汉就是它的童年和青少年。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秦与汉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千年的中华帝国,鉴于中国的尚古之风,这一点绝不是空穴来风。

秦与汉之所以放在一起,一是因为从时间上秦汉相连,统治期14年的秦与465年的汉相比正如起床前的一个哈欠,仅仅是个开始;二是汉承秦治,汉在兜兜转转中,最终仍然采用了秦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郡县制。

先来看看秦。

秦国地处西北的穷乡僻壤,国民连填饱肚子都难。穷山恶水出刁民,所以秦人好斗,能动手的绝不动嘴。而山东六国早已甩开了温饱问题,在小康的道路上也蹦哒了有一阵子,因此更关注精神层面,尚文,以理服人,能动嘴的时候觉不动手。

“山东出将,山西出将”就是很好的总结。

山东各国看不起野蛮的秦人,但最终被秦人统治,算是文明的倒退,因此从心态上,秦从未正真征服过六国,也为秦帝国的短命埋下了伏笔。

秦朝对统一中华事业的准备工作早在还是诸侯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商鞅变法,通过土地的私有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动力,又用奖励军功,激发了士兵的战斗动力,最终带领秦国在经济上和军事实力上迅速强大,敢超六国。范雎的“远交近攻”作战策略,使得秦国一步步如温水煮青蛙般蚕食六国而最终称霸。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严苛的制度和军事化管理可以提高战斗力横扫六国,却无法管理国家,驯服百姓。二代之后,秦国不可避免的下台了。

再来看看汉。

秦退出历史舞台,接替它的汉帝国前后统治达400多年,直到现在我们称汉族,写汉字都是对汉帝国的最大致敬。汉朝经历了西汉和东汉,西汉推行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结合,而由于后来的封王叛乱,最终取消分封,统一为郡县制。东汉的豪族割据则使汉朝走向了四分五裂。

汉朝著名的汉武帝时代,通过征战汉帝国版图扩大,影响力加强,与当时的西方罗马帝国并称为两大文明帝国。汉在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空前发展。

中华帝国的青少年期,用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朝代指明了道路,开启了绵延千里的大帝国时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为什么要看一套外国人写的中国史呢?在本书序言中,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朱维铮给出了非常精彩的答案。他说,中国历史就像...
    鲁秀亮阅读 5,373评论 3 2
  • 《哈佛中国史1》----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作 者:陆威仪 作者简介: 陆威仪,美国著名中国古代史专家,斯坦福大...
    格式化_001阅读 7,340评论 0 7
  • 《哈佛中国史1》 关于作者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美国著名中国古代史专家,斯坦福大学李国鼎中...
    地球心阅读 3,142评论 0 1
  • 每天起床都必须把被子叠好,床整理整齐。床下的鞋也都要整整齐齐的放在哪里。抽屉里的东西从哪里拿出来还要放回哪里。上课...
    箫小怪阅读 2,675评论 0 0
  • 突然感觉写不下去了,不知道写点啥了。脑子里的小人不清醒了,整天糊里糊涂的,不知道在想点啥,没有灵光咋现的感觉,有...
    luwindy阅读 1,56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