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啵,是我对家庭游记的主题标记。
第一次游记从美开始,旅途的路就未停过,拉开家庭故事序幕,也不停地在路上。
这些年,等到孩子开始长大,才开始真正懂得十五年前南下求索的目的是啥。拼搏与爱,是生活中的点滴雨露,而折射的,则是祖辈传下来的精神传承与毅力磨砺。那就开始继续讲述吧。
理想是做什么用的?
我们一家,用四年的时间,找到了答案。理想,就是出行的计划表。
四年前家庭旅游路上的许诺,今天成了兑现的机票。理想,是用来践行的旅程。只不过,是儿子在一个月前读完了斯坦福的夏校,然后我们三,又登上了旅美的飞机。
求学北美,有了新的路径规定,需要先游学访校、申请面试,同时也想借机在美国也参加一次sat。于是,三片枫叶,借着东风,出行美东地区。
仁川登陆,东向美国选择北往
第一站,是经停韩国仁川机场。为啥,图省钱呗,当然也是想借机会也增加一下行程的购物体验。
马车时代,南辕北辙是贻笑大方的笑料;但是,航天时代,逻辑却重构了!飞往美国,不是我们看地图就能想象的。真的不是飞跃太平洋。而是,去美,最短距离是东行北飞,经北极航线去美洲才是最短的。飞跃太平洋,就留在歌曲中吧。我们一家从东北南迁至华南,求学,却又途经东北。低头望去,家安好;而游子,依然在路上。
仁川,北美访学第一站在这里做驿站。苦在旅途,乐在仁川。中国和美国,两个不打不相识的国,是有着爱恨交加故事的。也是啊,第一次碰面不就在这里吗,拉开彼此故事的开始,今天,我们三个又开始作为故事的主角,讲述新的剧情了。
汉城,汉文化痕迹的涟漪依然,首尔汉语通的兴起
我们机场暂住一晚,然后搭乘韩亚航空的次日航班。这种行程,设计的就是仁川机场接驳蓄积赴美的客流,韩国把对外交通枢纽做成了商贸。在耽搁的这一天,则由机场免税店来调剂行程。
抵达仁川,已是夜幕下,暮霭朦胧,短暂接触,不带走任何云彩。除了看着陌生的街区、文字和新奇的标线,看不出和国内有啥区别。
我们入驻的机场酒店,是一家纯单一住宿的酒店。而其他三家酒店则有赌场、演艺等功能设施。历来不喜玩物的我们,选择安宁休闲。但这家酒店,明显来往穿梭机场的巴士不如不如其他三家频繁。我们坐在车站,沐仲夏晚风,闻韩国欧爸,调剂陈老师苦等的乏味。
对比深圳机场的关爱模式,感觉还是家好、深圳好。这些年白发漂头,公交车每每有人给予关爱;临行前深圳机场,也独自享受到特殊关照。我进入关爱区,而陈老师则坐在大厅的散台上,她想享受这种待遇,唯有经过第五途径了(第五种可以享受的人群是孕妇🤰!)。
路很近,就到了酒店。停歇半刻,就走出来,寻觅韩式美味。
酒店附近街道场景,牌匾横立,很繁华也很中国味。没想到汉字装裱的街区也很靓丽。每家商肆里都有汉字的商品介绍,连接待的服务员也是标准的普通话。酒店、饭店,服务员的英语,跟东北英语的语法一样的朴实,或者,说着说着,就拿东北大碴子话待客了。
这样的夜晚不显客陌,宛如在家。
大帅还是选择了一家韩式炸鸡店。
味道还是中西结合吧,中式的熟、美式的配料。有着老美影响的韩式料理基本都是简餐。量,倒是东北风格,很多,但吃的没深度!服务员有很多东北朝鲜族同胞,也介绍说这边的韩式料理,比不上东部的朝鲜菜肴。
跨过38线,中西文化交融,在这边开始凸显。去美,路途15个小时,而味道,是一点一点开始品味的。今天还有北方的咸口,可能明天开始就与面包为伴了。
感悟,尚未褪去儒家印记的韩国,依然有着不曾散去的汉文化涟漪,从饮食,从模样,从人文。
老美的帝国糟粕,在泰国留下荒淫的人妖、在冲绳留下的不耻、在南越留下的混血,但遇见了深受中华文明熏陶的汉城,也收敛忌惮了不少。现代韩国正在民族情绪发酵中寻找自尊,虽推广韩文和挖掘历史,却怎么也不能割舍儒家文化,和对大度包容的游客依赖。仁川,这个对国人很熟悉的地名,也从干戈化为商埠、驿站。
短短的旅途,储备精气神,不再是跨越鸭绿江,而是白令海,我们一家出发了,美东,大学之旅已经在路上。
交通小感触:
交通标线,首尔标线很是有特点,回程后一定好好收集一下资料学习一下。感觉公交大巴是按车内导航轨迹行驶的,偏离彩色标线会有提示。
慢行环境,即使城市边缘城区,这里的慢行设施也是健全的。而且慢行做的很有心思,并与周边的商肆保持一定尺度的距离和空间,街道不宽、慢行不窄。慢行道的终点,一定是对接到酒店、建筑的门口。让慢行不蹩脚,行走不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