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所有与分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有很多很多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货币,矿石,种种能源等等。而对于国家而言,这些资源同时也意味着两种问题,第1种问题就是这些资源归谁也就是所有税的问题,而第2个问题就是如何分配这些资源,分配这些资源的关键其实就是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也就是建立怎样的经济制度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先明白什么是物质资料,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需要劳动和生产资料劳动是物质资料生产源泉,而生产资料是物质资料生产条件。生产资料又可以分为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而劳动则对应的是劳动者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统成为生产力。
解决了什么是物质资料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要解决这些物质资料该如何分配的问题也就是物质资料的分配方式,物质资料的分配方式常见的有两种,第1种就是依靠市场自身对于商品的价格的调节,其所对应的也就是市场经济,而第2种就是并不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而是依靠政府控制整个经济,对应的也就是计划经济。之所以有这两种不同的。资料的分配方式根本原因是因为不同国家的社会性质不同,比如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而言,会选择市场经济,而在社会主义的国家当中,计划经济则更为常见。
当然并不是说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就仅仅和他的社会性质相关,资料的所有制和分配,同时也和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有很大的关系。
就比如中国,中国的资料所有制与分配,在1949~1956,这个过渡时期的时候,所有制采取的是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到1956年到1978年,在这段探索时期中所有制为公有制,而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但是很快,这样一味的计划经济,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打击,所以。中国的经济体制也就从了单一的计划经济变成了以共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以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我国的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指全民所有),集体经济(指部分人民所有)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公有成分,其中国有经济是这一切的主导力量。而非公有制经济则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还有混合所有制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而这一切也都是基于我们此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国情而确立的。
对于公有制经济国家提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共治经济。其中包括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以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而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国家则提出要毫不动摇的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
那所有制是否就意味着那些东西就是我们的呢?也就是说这些资源应该如何分配呢?在前面我们提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要起到决定作用。的确,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那为什么中国不能像其他国家一样紧紧依靠市场来决定资源配置呢?其原因就是因为市场本身也是具有缺陷的,就比如当有一段时间,A物品突然因为种种原因而变得十分紧缺。此时经过市场调节,这个a物品的物价也就会变得越来越高,也就会有更多人去生产这个a物品。渐渐的这个a物品的数量也就变多了,就不紧缺了。之前因为a物品物价高时生产出的那些过多的物品。就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有什么可以看出,市场本身也是有缺陷的,我们可以将这些缺陷概括为三点,分别是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而政府经济的职能包括社会规划,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环境政策以及规范市场秩序和公共服务。宏观调控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财政政策,这方面主要是政府的职责,而货币政策则是央行的职责。
以上就是我国基于基本国情而确立的所有制以及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