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员之死》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剧本,作者阿瑟·米勒,美国著名剧作家(不认识他的只要记着他是梦露的老公就行了)。这只是一个两幕剧,整个剧本也才不到150页,但却称得上二十世纪顶尖剧本之一。
通过老推销员威利临死前两天发生的事,剧本展示了四十年代美国一个推销员家庭由盛入衰的故事。推销员威利年轻时入行,凭着讨喜的性格和苦干的精神为公司开疆辟土,业绩惊人,家庭幸福,他憧憬着有朝一日功成名就,衣食无忧。但由于个性的局限性,他梦想并没有实现。他寄以厚望的两个儿子长成生活难以自立的浪荡子,更糟糕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业绩走上了下坡路,最终被公司辞退,不名一文。
在第二幕最后,所有希望都破灭了的推销员威利买了包种子,夜半三更,开始在自家后院种起了白菜胡萝卜:
威利:胡萝卜……株距四分之一英寸。行距……行距一英尺。(他量下尺寸)一英尺。(他放下一包种子,又量尺寸)甜菜。(他又放下一包种子,再量)莴苣。(他念着包装说明,放下一包种子)一英尺——(正说着,本在右侧出现,向他慢慢走来,他就突然住口)好生意,啧,啧,了不得,了不得。因为她在受苦,本,老伴儿在受苦。你懂得我的意思吗?男人不能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呀,本,男人总得搞出点名堂来。不,不——(本迎上去仿佛想打岔)眼下,你总得考虑考虑啦。别马上回答我。可别忘了,这两万块可是打了保票的。瞧!本,跟我好好合计一下这件事的利弊得失。我没别人可商量。本,老伴儿在受苦,你听见了吗?
【注1:本是威利的哥哥,比威利大很多,在威利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去非洲闯荡,挣了大笔,本是威利心目中真正的男子汉。但此时本已经死了,这是威利想象出来的另一个自己,一个像哥哥一样有主意有经验的男人,一个他对自己期望的形象。】
【注2: 威利提到的两万块是他的人寿保险,他计划自杀取保,最终他也的确将计划付诸行动。】
英文阅读课针对这段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威利要在后院种菜?
这是一个短小的剧本,但内涵相当丰富,几乎没有一句废话,每句对话,每个布景都有深意。
比如,在一个闪回的场景中,还年轻的二儿子哈皮喊:“爸,爸,我减肥了,你注意到了吗?”。非常短的一句台词,夹在威利和大儿子的对话中,一不留神就看漏了。最初看时,觉得这句台词前言不搭后语,读起来丈二和沿摸不着头脑。等整个剧本看完,再回头看,才发现这句的深意:威利一辈子对大儿子寄以厚望,对二儿子熟视无睹,二儿子一辈子在努力获得父亲的注意,最终却在步父亲的后尘。
一句短短的台词都有如此深意,那么,花这么长的篇幅种萝卜肯定不是为了凑稿费。
文学绝不是生活的复述,文字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象征意义,而最高级别的象征意义是突破了人类文化、种族差异的、人人能接受的象征意义。如鲜花象征美女,秋雨象征伤情。
播种象征希望。
威利一边种的白菜萝卜,一边盘算着自杀,给老婆孩子留下一大笔钱。他知道活着的自己已经一钱不值了,唯一的价值就是死后的保险。他一生盼望发达,但始终都没搞明白为什么自己所有的愿望都落了空。但他并没有放弃希望,他认为如果能帮着大儿子比夫拿到一大笔钱,大儿子就能启动自己的“事业”,飞黄腾达。
他种的不是白菜萝卜,而是有朝一日儿子能咸鱼翻身的梦想。
然而,在剧本的第一幕,威利跟老伴琳达大声抱怨,当年他们买房子时,这一片还草木繁茂,如今到处盖满高楼大厦,遮天蔽日:
威利:街上排满了车。周围连一口新鲜的空气也喘不到。草都不长了。你休想在后院种活一根胡萝卜。
似乎是怕读者忘了这句短短的台词一样,在第二幕开始,当威利睡了个好觉,对头一天全家想出来的未来计划满怀信心,准备离开家去跟老板谈判时,作者又贴心地设计了两句短台词:
威利(走过台口):说不定这里甜菜能长出来。
琳达(笑):可你都试过好几次了。
虽然整个剧本白菜胡萝卜只有这么几句,但作者已经清楚地表明,威利的院子种什么都活不成。但威利还是在深更半夜执着地播下了种子,然后慷慨赴死。
最终,作者并没有交待威利一家是不是拿到了两万块钱的保险金。但从故事布设的多条线索看(剧本还有至少另外两条线索暗示),威利是白死了。他最后播种的希望,与他整个一生试图搭建起来的各种关于事业、家庭的梦想一样,注定要再次落空——在一个连草都长不出的地方播种是不会有收获的;同样,用一种错误的方式追逐梦想,总究是行不通的——这,是威利一生悲剧的核儿。
文后记:
其实,很犹豫这篇文章的标题应该是“关于阅读”还是“关于写作”。阅读大师的作品很容易让自己看到写作的差距,换我来写,首先是想不出种菜这一节,其次会忍不住直接告诉读者威利是白死了。作为初学写作的人,总是情不自禁地把脑子里想的都掏出来,白纸黑字写出来,一不小心,就把读者当成了傻子。而大师的作品,人物立起来了,人物的未来也就定了。其实换个思路想,就算威利一家拿到了两万块保险费,他两个儿子可能咸鱼翻身吗?所以,能不能拿到保费都不影响威利一家的悲剧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