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拓展视野
求利之心是人开展事业和各项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大家都想赚钱,这种“欲望”无可厚非。但这种欲望不可停留在单纯利己的范围之内,也要考虑别人,要把单纯的私欲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的层次上。这种利他的精神最终仍会惠及自己,扩大自己的利益。
其实经营企业这种行为,已经包含了“为世人为社会”的利他精神。雇用员工意味着承担义务,就是要照顾这位员工的生活,五个人也好,十个人也好,只要雇用员工,就构成“为人”的行为。
为公司利益的行为,虽然包含了“利他”,但如果只为公司,从社会的角度看,这就是公司层次的利己。为家庭这种层次的利他,如果只为自己的家庭,从别的角度来看,就反映出家庭单位的利己。——因此,为了超越这种低层次的利他,必须养成在更大视野内观察事物的眼光,从更大的视角、以相对的观点来审视自己的行为。这也像前面一章中讲到的,是高一个维度在看问题。
比如,经营企业不光是自己公司要赢利,也要考虑客户的利益,还要对消费者、股东、地区作出贡献。另外,与自己个人比,要更多的为家庭;与家庭比,要更多的为地区;与地区比,要更多的为社会,进而为国家、为世界、为地球、为宇宙做贡献,利他之心尽可能扩大,尽可能提升。这样做自然而然就能拓展自己的视野,就能看到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据此就能做出客观的、正确的判断,就能避免失败。
利润只是受委托临时保管,最终需要贡献于社会
京瓷的经营理念是:“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企业经营的目的,首先是保障员工的生活和幸福。但如果仅仅是这一个目的,那么就会陷入只为自己一个企业谋利的本位主义。企业是社会公器,还必须为社会、为世人承担责任和义务。企业的经营理念要从利己扩展到利他。
京瓷迅速发展,稻盛先生的资产也水涨船高,但这资产来自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努力,他说他无权将它私有化。社会赐予的财富,或者说是社会暂时委托他保管的财产,必须回馈社会,为社会服务——这是他设立京都奖的初衷,京都奖是向社会报恩,也是他哲学的具体实践。我想解总所设立的中植—复旦科学家奖其中也是这层深意。
稻盛先生讲“求利有道”,“散财亦有道”。赚钱不易,用钱更难,以利他精神赚来的钱,也要用利他精神花出去,这样才能“正确散财”,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新的哲学:知足
(1)经济增长主义至上是一种霸道的哲学
审视每四十年一个循环的盛衰起落,可以看到很清楚,日本这个国家一贯的方针,都在追求物质的富裕,与别国竞争。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经济增长至上主义”的旗帜下,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不遗余力、无止境的追逐利益和财富。
十年前,日本的社会、经济持续停滞,要求从根本上转换观念的呼声日益高涨。即便如此,状况却仍然没有改观,人们为GDP百分之零点几的增减或喜或犹。我们许多人把经济增长几乎当做唯一的“善”,争先恐后,希望增长再增长。
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霸道哲学,就是把欲望当动力,依据优胜劣败的原理,让物质追求压倒一切,正是所谓“求财无道”。我们的国家也好,个人也好,至今没有从这种利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GDP保8%,保7%,经济是不断增长了,这些增长里有很多是虚胖,但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深陷在无止境的追逐利益和财富的利欲中。
(2)从自然界中学习“知足”
稻盛先生讲,霸道哲学把欲望当动力,这种哲学让国家和个人很难从利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那么,这种新的哲学究竟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知足”。他讲到,知足就是今后日本和日本人最基本的生存哲学,我想这同样适用于现在的中国和中国人。同时还包括伴随知足之心而来的“感谢”、“谦虚”、关爱他人的“利他”的思想和行为。
狮子饱腹以后不再捕捉猎物,这是本能,也是造物主赐予的“知足”的生活方式。正因为他们从本能上懂得知足,才能长期维持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
在自然界,只有人类才具有高度的“知性”,可以大量生产粮食和工业品,还能够不断开发新技术,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人类因为具备“知性”而逐渐变得傲慢,企图支配自然的欲望不断膨胀。同时“知足”这道自我节制的防线消失,还想要更多、还想更加富裕,这种贪婪之心赤裸裸的凸显出来,终于威胁到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3)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
为了避免与地球这条船同归于尽,我们需要重新找回自然的“节度”。不要再去追求超过自身追求的东西,必须把神灵赐予人类的“知性”变为真正的睿智,掌握控制自身欲望的法门。对我自己来讲,现在如此的努力和奋斗的过程已经觉得很知足,不去刻意追求物质财富。
稻盛先生讲,人们应该适可而止,不要再去片面追求经济财富,国家和个人的目标不是单纯物质的富足,看怎么做才能让大家获得精神的富足,我们应该朝这个方向摸索前行。
老子说:“知足者富。”这就是“知足”的人生态度。“满足是贤者之宝”,知足带来人心的安定,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去实践。私欲的追求要适度,满足于略感不足的状态,剩余的就与人分享。或者给予他人,满足他人,要具备这种度量和慈悲之心。
但也不要误解,知足的生活方式,绝不是指安于现状、不做任何新的尝试、停滞不前、有气无力、暮气沉沉那样的生活态度。以经济发展为例,GDP总额不变,可它的内容,即产业结构不断进步,淘汰老的产业,培育新的产业,新陈代谢,生机勃勃。也就是依靠人类的睿智,一个接一个催生新的事物,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稻盛先生认为,若对“知足”的生活方式进行描绘的话,大体就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