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天下一切狗》文章选自《季羡林文集:季羡林散文集》。作者从自己的童年讲起,他出生于山东聊城临清的小村庄官庄。家境贫寒。6岁的时候离开了家乡,被送往济南读书,从此踏上了一条学习不归路,母亲去世都没有见上最后一面,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季老成就大师,离不开老师们的敦敦教诲,他感恩师德,没齿难忘。《重返哥廷根》记述了三十五年后,季老功成名就,重返曾经留学之地哥廷根看望像母亲一样照顾他的房东。物是人非,房东已经去世,他只有缅怀。幸亏当时给予他帮助的“博士父亲”八十多岁的瓦尔德米特教授和夫人健在,激动重逢,往事历历在目,尽述旧情。离开时“回头看到老教授还站着那里,一动也不动,活像是一座塑像。”
看季羡林大师的书,可不能一目十行,也不适用快速阅读。需要用心的体会季老从大方面从当时社会时局、小方面从家庭成员,家庭日常琐碎,跨越时间,空间、从他的经历读书,为人处世等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人生经验。
需要细嚼慢咽地体察季老用平易近人,波澜不惊但严谨又严肃的态度,娓娓讲诉他的成长故事,所遇到的人和事。流露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悯情怀,大师功力深厚的文字刻画令读者感同深受。
《夜来香花开的时候》想到王妈。王妈在他们家做些杂事,永远忘不掉的是“被冷风吹的得红萝卜似地开了裂,露出鲜红裂口,鲜红肉的手。王妈用劳动人民特有的质朴,善良,勤劳照顾着童年的作者。王妈深以为傲的在外求生的儿子,因为难以为继,身染残疾回到王妈身边,要靠年老的母亲照顾。
作者深表同情:“我知道在每个人嘴角常挂着的微信后面有着怎样的冷酷;我看出大部分的人们都给同样黑暗的命运支配着。王妈就在着冷酷和黑暗的命运下呻吟着活下来。我看透了这老人的眼泪里有着无量的凄凉。我也了解了她的寂寞。”
季老的一生经历了近整个20世纪。从小爱读书,熟读《三国演义》、《红楼梦》,始终学习优甲,在清华大学学习西洋文学,在德国哥廷根留学十年后返回祖国为国效力。走入社会遇事,识人到“从莫名其妙的童年里渐渐看到了人生,正如从黑暗里乍走到光明里去。”又经历战乱,看尽了人间沧桑,世态炎凉。
《两个乞丐》讲述季老在六岁离开家乡来到济南投靠叔父时遇到的老爷爷老婆婆两乞丐。小小的孩子孤寂的心灵对他们产生了怜悯,同情。自己忍住饥饿,用早点钱接济他们。他的感情是幼稚而淳朴的。“而在当时那种社会里,人的心都是非常硬的,几乎人人都有一副铁石心肠,否则你就无法活下去。”
季老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季老是东方学大师、是文学家,国学家、教育学家、翻译家、佛学家、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著作卓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虽历经沧桑,遭遇磨难,却乐观,豁达。爱家人,爱朋友,爱动物,爱苍生。对生命、对生活,对命运的直抒心意又深情的解读给我们触及灵魂的启迪。怀念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