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两国的势力天平,又慢慢从楚国倾向于晋国了。
楚国,令尹孙叔熬死了不久,楚庄王也死了。
晋国,就打算利用这个楚国薄弱的时期,收复原来归附了楚国的郑陈宋,和亲善楚国的齐和鲁。
就在晋国和楚国两相争霸的期间,齐国又悄悄的发展起来,几近成为东方霸主。
晋卫曹鲁四国使者,恰好在去齐国拜访的路上遇到了,说来也巧了,这四个使者一个独眼龙,一个秃葫芦,一个瘸子,一个罗锅儿,还遇到了一个半吊子齐国君齐顷公,专门找了和四人一样的陪客的人,让齐国萧老太后取了乐子,哈哈大笑。这就从此埋下了怨恨。本来是讲和结盟的,最后演变成了兵戈相见。
齐顷公这个笑话看的代价有点大。(64.戏弄使臣)
最后晋国又全部把中原的诸侯收了回来,现在就只剩了“千年转陀螺”郑国了。
晋景公时期,内政上灭赵家,亲屠岸贾和郤家,郤锜、郤犨、郤至三郤,致使郤家势力膨胀。下一任晋厉公时期,又开始灭郤家,结果呢,众臣诸将恐祸及自身,联合起来把晋厉公给杀掉了,“厉”就是非正常的死亡,立孙周当国君,史称晋悼公。
晋悼公算是励精图治,又平反了赵家,赵氏孤儿,赵武得以杀掉屠岸贾报仇血恨。
晋悼公内外改革,任贤选能,又重新收定了郑国,联合吴国,克制楚国,加上楚国此时又有点腐败,诸侯又都陆续归附了晋国,吴国加入了会盟,晋国中原诸侯的势力又强大起来。(67.建造虎牢关)
看看这些宦海浮沉,起落变迁,真是太富于戏剧性了,可是古往今来,又有哪个王侯将相,能舍得在巅峰时刻全身而退呢,都是尽逞英豪只争朝夕,只为功名利禄太诱人。
晋悼公时期,中原地区齐国并不安生,一心想出头与晋国争个高下。
在卫国内乱,新旧君之间,齐国扶植旧君卫献公,晋国默认新君卫殇公,两国在卫国的地盘上相互博弈,甚至出现了两君并存的情况。(68.师徒情分 69.烧丹书)
这个时候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已经不是国君之间的争夺,而有慢慢下行向大夫阶层蔓延的趋势,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渐渐演变成各诸侯国内的大夫得利并把持的兼并,好多国君变成了挂名国君。连诸侯大会都不再是主公国君去开会,而是各国实际掌权的大夫去参加。
(71.挂名国君 72.息兵会议)
齐国的那些事儿。
真有点魔幻的感觉,主公已经不如大夫,正如天王已经不如诸侯。上下顺序已经被完全打乱,金字塔已经没有塔尖。奴隶们已经开始纷纷烧掉丹书,打破了禁锢了一代又一代的锁链。大夫们之间的争夺越来越频繁,底层人民也开始松动起来,奴隶制度开始变得动摇起来。
齐国卢蒲癸和卢蒲嫳两兄弟,最后的结局让我们为之错愕,原来这两人真算得上当时政治势力中的一股清流。
卢蒲嫳先是按照哥哥的安排在庆封门下,奉承吹捧上位,推荐哥哥和王何出山,先借庆封之手,利用崔杼崔家内部的长子正统的争夺,将崔家从内部瓦解摧毁,又利用庆家和其他大夫势力的矛盾,除掉了庆家,前后相同的手段,百试不爽。
崔杼当庆封是好朋友,庆封当卢氏兄弟是好朋友,原来这些好朋友都有一张伪装的面具。
感慨的是卢氏兄弟潜伏多年,处心积虑,竟然只是为了报先君齐庄公的知遇之恩。
而同样与卢氏相同,齐庄公先前所重用的晏仲平,将国君和国家完全分开来看,对齐庄公私会崔杼的太太棠姜这件事大为不耻和声讨,并与之决裂,同崔杼一派合流。(73.“好朋友”和“心腹人”)
很难说哪种观念更正确。但卢氏兄弟不慕私利,只为道义,得道后隐居山中,在当时还真有那么一丝仙风道骨的超脱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