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自己的时间有限,为了能够尽快提高自己的效率,特意找了些书来看,这些天读了《高效的秘密》有些收获,有人说要能把自己看过听过的东西复述出来才能算真的记住了,所以就把这些方法做个总结,来巩固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分享给大家。
先简单介绍一下书的作者是查尔斯·都希格,也是《习惯的力量》的作者,他是《纽约时报》的调查记者,获过很多奖项。
在书的序言部分,作者分享了他写作这本书时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坚决办法。作者是一个调查记者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妻子的丈夫,每天要忙采编,改稿件、处理紧急邮件、参加重要会议的同时还要陪伴孩子、妻子。在许多的任务同时落在一个人的身上的时候,作者和我们一样遇到拖延症的困扰,他总是不自觉的去做那些更容易的事情,而写书这件事则是一拖再拖。
后来作者向成功人士取经,并把这些方法整理出来,用在自己身上实践,并总结出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高效并不意味着超额工作或者拼命工作,也绝不是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甚至牺牲个人生活。
本书分为八章,除了讲述高效的一些方法外还讲述一些高效企业文化、团队合作、如何做决定、创新思维、概率思维等辅助的方法,本着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就总结一下提高个人效率的方法。
首先是动力
你做这件事的动力是什么?要明确自己的动力,是提升自己、赚钱?还是获得幸福?还是交更多的朋友?
明确了动力后要提升动力,因为我们容易拖延或者三分钟热度,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些事情来保持激发我们的动力,这些事情要与我们想做的事情有关,并且是受我们自己掌控的,由我们自己来掌控事情发展的进度,更能激发我们的动力。
另外一件能激发我们动力的方法是为我们要做的事情赋加上更大的意义。比如我更加努力的工作就可以为我的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水平、只要完成这件事,我就战胜了过去的自己、只要能搞定这个项目,我就比别人更能为公司带来效益......
换句话说,最能够让人产生动力的方法有两个:一是确信局面在自己的掌控中;二是给自己的行动赋予更大的意义。
其次是专注力
我们要练习掌控自己的专注力,要注意避免“认知隧道”和“反应型思维”
“认知隧道”会让我们过于专注到某一事物中,比如当我们认真的看手机的时候,会忽略我们身边的嘈杂声,也看不见其它的东西,这样的专注是好的,然而,我们一旦进入认知隧道,就会失去掌控注意力的能力,反而会被最简单、最明显的刺激物吸引,这时我们做出的行为往往并不正确。
反应型思维也是有好处的,可以省略掉产生动力掌控力等步骤,直接依靠反应来进行下一步,缺点是变成下意识的反应后,我们无法掌控,一旦反应错误,结果就是错的。
避免“认识隧道”和“反应型思维”的方法就是建立强有力的“心智模型”。
善于给自己构建心智模型的人,往往时刻处于预测状态,他们会在心里给自己想想某件事某个情况发生的状况、以及应对情况,就像讲故事、放电影一样,一旦事情的发展和他们心中想的情况不对应的时候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当某种情况突然发生,我们的注意力瞬间被转移过来,有心智模型的人可以自己分配注意力避免进入“认知隧道”和“反应型思维”。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讲故事”的习惯,来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讲故事的时间很短,可以是任何零散的时间,想想即将召开的会议上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等等。
再次,树立目标
目标分为延展目标和SMART目标
SMART是指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成的(Achievable)、现实的(Realistic)和有完成期限的(Timeline),也就是我们说的短期可行的目标。
为了避免我们沉迷于对短期目标的成就感,我们还需要一个延展目标就是我们说的长期目标,来确立我们前行的方向和达到的标准。
延展目标必须离我们目前的状况有一段距离,努力可以达到的距离。
这些就是本书中关于个人提高效率的一些方法,其实再好的方法还是要用起来,执行起来,否则看了再多的书也没用啊!用王阳明的话就是“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