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尽职尽力,给职场经历中合作的人留下靠谱印象。祈祷你周围的朋友、同事都发达起来,特别你做到了第一点之后,他们做事业时一定会想到找你。所以,嫉妒周围人发达是一种很SB的行为,你周围的人要都跟你一档,你大概率很难有进步。
2.坏名声比好名声容易承担多了。因为后者背负起来更沉重,你必须表现得名副其实,而任何偏差都会被看成像是你犯了罪。坏名声的话,名实不符却可以当作是你在与人为善。 ------加缪《加缪手记》
3.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你不说那一句难听的就好了,你可以不理人家,不再联系,不干嘛,都行。但是很多人就是忍不住图一个嘴上爽快,非要怼一句之类的。就本来,大家也没事,人家也不会往心里去干嘛,日后真有事还好相见。大部分人,人生一塌糊涂,永远没有发展,就是因为图嘴爽,然后莫名为自己增加无数仇人。
4.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变得舒服?这个回答可以简单到【不去做多余的事情】。什么是多余的事情呢?就是所有那些你不由自主想要去做,不做又觉得很不踏实的事情。比如刻意的找话,过度的察言观色,努力让别人觉得舒服等等。理想的关系互动状态是:我们都不用刻意为彼此的在场做些什么,却依然能够安心自处。这需要两个人不因为另一个主体的在场和凝视而感受到被迫回应的压力,需要两个主体在呵护自身完整性的同时还能和对方的主体共存。而在不对称的关系里,舒适的程度取决于对自身完整性的保护。
5.《红楼梦》里,探春说过一段话,大意是,像贾家这样的大族,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肯定是家里先自杀自灭,最后才会一败涂地。家族、组织、集团……最怕内斗。只要内斗开始,败亡之日必然不远。同样,个体最怕的,就是内耗。一个人自己为难自己、自己吓唬自己、自己折磨自己、自己侮辱自己……把明明可以自我发展的时间,用来自我绞杀。这可以说是一种慢性自杀。人,都是第一次活,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知道隐约的方向和目标,就够了呀。小行动为大规划服务,短期目标为长期理想铺路,不听野狗乱吠,不看鸡毛蒜皮,不为没得到过的东西而纠结,不为没发生的事情而退缩,勇往直前,权责自负。讲到底,人哪有什么【安全感】?一辈子再安全,最后能不死吗?人又有什么【输赢】,帝王将相和他们的仇敌,不也同朽于地下吗?本来就是一场什么都带不走、留不下的体验,尽情生长、不留遗憾,就是最大的胜利。
(配图:抹茶绿 | Iurie Belegurschi镜头里的冰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