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eading(阅读原文)
I=Interpretation(讲解引导)
A=Appropiation(拆为己用)
R阅读原文
R部分技能点为:
1.片段是否具有行动性;
2.片段对学习者本人是否是新知;
3.片段是否有一定难度。
既然是成人学习,没人对已知的信息感兴趣。因而,片段需要选择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的内容。同时拆书帮强调致用,拆页中需要有行动建议才能让学习者有有收获、有变化、有成长。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人的现有能力,通过他人的帮助、指导之后会有一个提升的空间,这个空间就叫最近发展区。基于这个理论,如何选择的片段对于学习者来说太简单,在拆书家的引导后对学习者的帮助是很有限的。如果片段有一定的难度且合适,同时引导得宜,能够让学习者的收获最大化。
I讲解引导
I部分技能点为:
1.诠释,是否是用自己的话提炼;
2.清晰,是否逻辑清晰,有补充缺少的信息why或者what;
3.致用,是否有明确的步骤how;
4.准确,是否是从原文所选的片段清晰的解读;
5.整体描述是否新颖深刻,避免附会旧知;
6.是否有对于知识点的逻辑分析进一步思考:前,因,后,果;
7.是否有对于知识点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思考:适,用,边,界。
I部分即拆书家通过自己的引导、解读让学习者更全面的了解R原文。
因为是解读,所以要求用拆书家自己的话进行表述。为了让学习者听懂,需要拆书家能够清晰、有条理的进行描述。拆书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每次都围绕着一个学习者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拆书,而对学习者真正有用的是具体的行动,唯有行动才能带来变化,所以需要拆书家将具体明确的步骤展示出来。有时候拆页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完全没有接触过,拆书家的解读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拆书家本身对于片段的理解都是不准确、不清晰,无疑会对学习者产生重大影响。最后,拆书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将书中的内容将一遍,对于学习者来说和自己看一遍书没有任何区别,因而需要拆书家在原书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讲解,可以运用“前因后果、适用边界”进行分析与讲解。
A1描述经验
A1部分技能点为:
1.鲜活,是否是自身(成功或失败)经历;
2.故事,是否有完整的起因经过结果;
3.反思,A1的结果是否有思考与I对比成功或失败的分析;
4.对应,A1描述的故事是否和I部分是同一个话题;
5.整体描述是否清晰条理,避免泛泛而谈。
人在认知新事物时,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将已有的类似知识与其进行连接,通过对比,补全原有经验,对知识结构进行完善或调整。A1部分就是激活旧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举自己的例子,举与I相关的例子,有完整起因经过且描述清晰的例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激活自己的旧有经验,通过旧有经验与I部分的对比,对旧有经验进行反思,指导以后的行动。
A2规划应用
A2部分技能点为
1.目标,是否符合SMART,有具体的时间和期待完成的结果;
2.行动,是否有具体场景的细节和行动步骤,有who,有when,有where,有具体的how,有how much(行动频次);
3.可控,是否是学习者本人可以做到的(暗示,触发器,奖惩,监督);
4.关联,行动中的具体的how和I部分是同一个话题;
5.整体描述是否清晰具体可行,避免感慨万千。
A2应用围绕着目标和行动展开,确保目标可执行及行动能落地。
目标及行动的前提是是否与I部分契合,因为是基于I的规划 ,不能脱离I。想要制定出可落地可执行的行动,目标很重要,可以借助SMART原则制定合适的目标。为了让行动能够落地,需要足够具体,有时间、地点、步骤、频次等信息,还需要有控制机制,当脱离控制时如何调整。最后需要整体检查整个描述,避免出现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