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借助莆田餐厅的案例,让我对「品牌积德」这个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品牌积德」不是捐款、做慈善,而是传承地方文化,带动地方百姓的生计,同时也使品牌自身成为有文化的品牌。
文中写道:“2019年我们给莆田策划了一件大事,首届莆田哆头蛏节。我们耗时90天,跟当地政府、村长、村民们一起,去挖掘并还原了600多年前的蛏子祈福仪式。活动的当天全村十分热闹,整个哆头村就像过年一样开心。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莆田哆头蛏的历史已经有600多年,如果它就此沉寂,没有得到传承,那就太可惜了。商业反哺文化,文化需要传承。这样一场跨越百年文化的庆典,不仅让当地的蛏农们获得了利益,还让地方文化得到了传承,也让海内外更多的人知道了哆头村,并且能够让消费者吃到来自原产地的好食材。我们说这就是‘地方品牌,全球共享’。”
这里让我对“文化传承”的深意有了很深的体会。
耗时90天来举办一个看似对企业短期发展不能带来利益的活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是不可能做的事情。
既然如此,莆田餐厅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
因为,做这件事、这个经营活动本质上是通过活动传播地方文化。举办大型的庆典活动需要花钱,这笔钱对于村落或是政府而言是难以承担的,而对于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而言是更容易拿得出来的,企业花钱举办能够传承文化的活动,这也就是“商业反哺文化”的行为。这个庆典活动,不仅使地方文化得到传承,而且因为文化的广泛传播,使更多人了解这一文化,也顺带着带动了文化对应的产品的销量,带动了地方老百姓的生计。
这真的是一件“积德”的善事,这是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高一层次的善举,给实物支持—给技术支持—给传播支持。
对于地方老百姓而言,好的地域特产因为不知名,传播力度不够而走不出县城,销量受限,销路受阻。尤其对于蛏子这类新鲜海产品,如果没有商业的支持和资本的投入,新鲜美味的食材是走不出哆头村,走不出莆田市的,让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民享用美味,了解福建地区的特色文化。
举办这种活动,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不仅是在做「品牌积德」的善举,也是做帮助自己“回到母体、成为母体、壮大母体”的行动,当品牌与文化深度捆绑,在年复一年的执行中牢牢地嵌入在文化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在这个过程也成为了“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华杉老师现场点评:“莆田确实有品牌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它的扎根之处。莆田找到了两个根,一个是福建菜,一个是好食材。只要在食材上面不断的深耕,好食材加上福建的饮食文化,就是一个可以永续并且在全世界可以开店的生意。品牌是有文化的品牌跟没有文化的品牌,不是说碰运气去碰一个爆品,而是要不断地往下找属于你的根,这个根一个是事业母体,还有一个就是话语体系里的事业理论。”
这里让我明白,做有文化的品牌,是不断地探寻寻找属于自己的根,根也就是『文化母体』,然后围绕『事业母体』深深地扎根,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事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