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个历史围观群众
相信看清宫剧的朋友不少,我们一般所看到的无论是大臣还是皇帝,他们的发型都是前半部分是刮出青皮,后半部分留一条长长的辫子,我们管这种发型叫做阴阳头,当然这种发型清末确实存在,不过在大多数时候,清朝人的发型是留一根能穿过铜钱眼般的小辫子。
基本上大街上瞧着一看,清朝的发型和光头差不多。所以很多影视剧的形象我们不要过度相信。而且如果您在顺治时期留一个阴阳头,那您这罪过可就大了,死罪。因为翻开清朝的律例,里面一条规定很扎眼:剃发不如式者亦斩。就是说您如果留的发型不对,那是要杀头的。
那么什么时候才流行我们大家都熟知的阴阳头了呢?基本是到了差不多十九世纪末期,这时候的清朝发式才变成了我们比较常见的阴阳头。
更为有意思的是,有人总结出了一条很好玩的规律:清朝的发式先是由老鼠尾巴那么细再到猪尾巴那么细,最后才到蛇那么粗。
这之间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而到了清末民初,这剪辫子可是革命斗争的重要一环,大批青年学生开始剃发明志,后来国民政府要求全民都要剪辫子。而那时候垂死挣扎的逊清皇室还抵抗了一阵,后来溥仪带头剪发这才算完。
不过还是有些老派的文人和政客依旧留着那条跟了一辈子的辫子,比如辫帅张勋,还有国学大师王国维,著名文人辜鸿铭都是将辫子带到了坟墓里。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是从一本书中看到,发型演变的规律还能看出清朝政府统治力的强弱。当发型演变速度很慢的时候就是统治者管的很严的时候,而发型演变速度快呢就正好是清政府昏庸无道,最为虚弱的时候。
可见发型的学问的确很深,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可以看到历史的细微细节同样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