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 — 3月15,仍然看的很慢。每一章细节很多 记了一堆笔记,都列出来不太现实,只能粗略总结一下作者提出的 21 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如何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各取所需 ~~~
这本书的内容本身不长,都可以算得上是干货,只是有些不太适合自己用,所以才说各取所需,有时间也可以看看,一些细节的地方(不论好的不好的)都会产生共鸣,突然明白这样做对自己以后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印象很深刻。
1. 明确目标:确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然后再决定把什么作为自己要吃的“青蛙”。
建议: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制定一个长期计划。根据这个长期计划去做月计划、周计划、最后具体到每天应该做什么。
原因:茫然、思维混乱、态度模糊都是造成拖延的主要因素。
2. 每天提前做计划:一边思考一边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
建议:对每周、每天的工作提前做计划,并落实到纸上(这一点很关键)。
原因:不谋而动,是所有失败的原因。另外,在开始做一件事前,坚持先做计划,那么生产力能够提高约25%。
3. 80/20 法则:将该法则运用在你的所有任务上。
建议:关注重要的活动。根据经济学家帕累托的发现,一个人的活动中20%的重要活动贡献了80%的成果(类似于经济社会中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这个道理)。我们的“动物脑”让我们倾向于做一些简单快乐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自己“理智的人脑”去和自己对话,掌控自己的行为。
原因:通常最重要、价值最高的任务也是最艰难、最复杂的任务,但是完成这些任务的回报也是巨大的。所以尽量把你的精力集中在那20%的任务上。
4. 考虑效果:你最重要的事情是那些对你以后的生活或工作产生最重要影响的事情,无论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都应该优先处理这些事情。
建议:用长期时间观念的思维优化你做出的短期决定。就是说我们在从事一项活动之前,要能够看到这项活动为我们带来的长远利益。比如说,一件事情我坚持做一年,自己会有哪些变化;坚持做五年,又会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的人生影响大吗?这些变化是否重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就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
原因:long-time perspective(长期时间观念)由哈佛大学 Dr.Edward Banfield 提出,他发现成功人士都是有 long-time perspective 的人。他们都明确地以未来为导向,经常思考自己的短期目标、做出的选择和决定,看它们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有什么影响,从而给当下的工作一个优先级顺序。
5. “创造性拖延”:学会推迟处理那些没有什么意义的工作,从而腾出时间来处理那些少数的、重要的工作。
建议:反复回想你平日的活动,确定哪些事情可以删除、授权给其他人去做,哪些事情可以直接取消,这样你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处理那些至关重要的事情。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用 zero-based thinking(归零思考法)来考虑问题。不断地问自己:如果我还没有开始做这件事,而且已经知道了做完的后果,今天我仍然会去做它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件事就应该创造性地拖延或取消。
原因:这个很简单了,每个人时间精力有限,抓主要矛盾才是最好的选择。
6. 使用ABCDE法则:对自己的各项任务安排优先级,确保你首先处理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
建议:可以对自己每天的各项任务按重要程度依次标注A、B、C、D、E... 然后按顺序处理。A: 重要且必须完成的任务;B:应该做的事情(不做这些事情虽然后果不严重,但是可能会让别人不开心);C:没有积极作用,做了大家都愉快,不做也没人为此感到不悦的事情;D:可以授权给他人去做的事情;E:完全可以不做的事情。
原因:仍然是在让我们分清主次,首先处理那些重要的工作。
7. 聚焦关键结果领域:找出自己想要圆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和技能,然后日益精进。
建议:① 找出工作中的关键结果领域;② 找出自己在每个环节内的优势和劣势,然后确定一个短板,不断地完善它。
原因:每一项工作一般都可以分解为 5 ~ 7 个 key result area,KRA(关键结果领域),这些是你想做出最大贡献所必须取得的结果。另外,最弱的关键结果领域会影响你发挥其他技能的水平,所以弥补自己专业的短板。
8. 遵守“3个”定律:找出你工作中最重要3件事情,90%的贡献都来自这3件事,首先把这3件事做好。
建议:问问自己:“如果我每天只能完成 1 项任务,哪项任务对我的贡献最大?”,找出三个这样的任务,然后将今天的精力全部放在这 3 项任务上。
原因:在你所有工作中,只有 3 项核心任务对你的工作绩效最有价值。
9.做好充分准备再行动:开始工作前,准备好所需资料、工具,然后全身心工作。
建议:在开始工作前,为自己布置一个舒适的工位,准备好所需要的所有资料,让工作变成一种享受。
原因:工作时被一些琐事打断会降低效率,所以做好准备,然后全心全意投入工作。
10. 每次到达下一个油桶:如果你能阶段性地推进下一步工作,那么你就能完成最艰巨、最复杂的工作。
建议:不要把自己面前的工作看作一个庞然大物。相反,应该一次只处理力所能及的一部分。吃掉一只大青蛙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一口一口地吃。
原因:将大任务拆分,可以更快更好地入手。有时候最难的就是开始,一旦进入状态,循序渐进地去做这件事情,最终会发现自己成就非凡~
11.升级核心技能:你在自己的关键领域内技能越娴熟、知识越全面,你的任务完成得就越好。
建议:在任何领域想要获得成功的最低要求是,要不间断地学习。还要记住无论你今天做得多么出色,这些知识和技能很快都会过时。
原因:对自己的关键任务越精通、表现得越出色,你的热情就越高涨,越能激励你持续地高效工作。
12. 找到最关键的限制因素:找出影响你实现目标的瓶颈和主要障碍,无论来自内部还是外部,集中精力消除这些障碍。
建议:找出这个瓶颈,问问自己,什么妨碍了我的进步?什么拖累了我实现目标的进度?
原因:我们的任务就是定期对工作进行分析,找出限制因素。然后想方设法将其消除,否则以后很可能处处受限。
13. 自我设定压力目标:假设自己马上就要出差,在离开前必须把所有重要的工作都处理完。
建议:给各项任务设定最后期限。自己制定一个“强制系统”,不断提醒自己设定的最后期限。
原因:为了完全发挥自己的潜力,要养成给自己施加压力的习惯,而不是等着别人来给你施加压力。
14. 激励自己将理想转化成行动:任何情况下,都寻求事情积极的一面,把精力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问题本身。
建议:控制自己的思想,让自己保持积极的态度。记住你想成为的样子,只说你想说的,只做你想做的。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去改善而不是责怪。
原因: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情绪,大部分都取决于你每时每刻与自己的对话。我们看待一件事情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是能激励你、让你干劲十足还是让你丧失信心。
15. 技术是一个可怕的主人:将时间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让各种技术分散你的注意力。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留出一部分独处的时间,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安排一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把所有的通信设备都关掉或者静音,你会发现,没有什么区别。
原因:现在网络信息量很大,一不小心就会被淹没,所以抽出一段时间给自己,坚持做有规律的锻炼,保持自我的内在中心(这是一位大牛的习惯,Bill Gross)。
16.技术是一个优秀的仆人:用技术帮助你处理最重要工作,将自己从不重要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建议:利用技术而不是被利用,把握好一个度。
原因:技术的目的是让生活更舒适更简单,而不是制造复杂、混乱和压力。又回到了小学写作文,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哈。
17.集中注意力:排除不断打扰你的事情。
建议:每天查看邮件两次,时间固定在两个时间,处理完以后就关掉。还有不论是和别人一对一开会还是一对多,都要把电子设备静音,不要打断当下别人和你的合作。更不要中途接听第三方的来电,这些举动对对方而言都很不礼貌。一定要 100% 地为对方专注。
原因:不断回复邮件、接听电话、回信息、处理即时消息会对大脑产生消极作用,会缩短注意力维持的时间。处理完网络上的一个突发事件后,人们通常要花费 7 分钟才能将注意力转回到原来的任务中。
18.奶酪和香肠工作法:把复杂又艰巨的大任务分割开来,变成许多部分,每次只处理一小部分。
建议:香肠工作法:将一项大任务分解成几个部分,一次只解决其中一部分,就想一次只吃一片香肠一样。奶酪工作法:安排一段时间来完成某一件事情,时间走完后再去做其他事情。
一个是从任务入手,一个是从时间入手。
原因:和前面油桶的道理一样,分解大任务,一步一步来。
19. 创造整块的时间:为自己安排日程表,留出整块时间来处理重要的事情。
建议:提前计划一天的工作,然后找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来处理特定的活动和工作。
原因:这个应该很好理解,碎片时间能处理一些小事,但绝不是完成重要任务的方式。
20. 保持紧迫感:养成迅速处理关键任务的习惯。
建议:当看到一个机会或一个问题时,应立刻采取行动,还可以参考72小时法则。
原因:产生了内在的紧迫感后,你会产生一种”行动偏好“(bias of action),你会对即将要处理的事立刻采取行动。
21. 单独处理每一项任务: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情,决不要中途停止,知道100%完成为止。这是工作高效、个人生产力最大化的关键所在。
建议:一旦开始一项任务就全力以赴,不要中间做做停停。
原因:如果先做这件事情,中途又放下去做另外一件事情,然后再继续做这件事情,完成整个工作需要耗费的时间会增加500%,甚至更多。